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言不尽意

言不尽意

魏晋玄学命题。指文字不能完全地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思想。源出《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三国魏荀粲认为,圣人的思想,因其旨趣精微,非言辞所能尽表,故主张“六籍(经)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三国志·魏志·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即所谓“言不尽意”。王弼提出“修本废言”(皇侃《论语义疏》注引),“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晋张韩(即张翰)提出“留意于言,不如留意于不言”(《全晋文》卷一百零七),均同属此说。西晋欧阳建以言尽意论与此说相对。

猜你喜欢

  • 外五

    即“畏兀儿”。

  • 辛丑条约

    即《辛丑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因在光绪二十七年(农历辛丑年)签订,故名。二十六年七月(1900.8)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

  • 象郡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西汉元凤五年(前76)废。《汉书·地理志》:“日南郡,故秦象郡。”《水经·温水注》:“寿泠水自(区粟)城南,东与卢容水合,东注郎究,究水所积下潭为湖,谓之狼湖。浦口有秦时

  • 常建

    唐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曾官盱眙尉。约卒于天宝末。工诗。风格近于王维、孟浩然。一生仕宦不得志,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殷璠编《河岳英灵集》,以其为首,评价极高。原集已佚,有辑本《

  • 南疆逸史

    书名。清温睿临撰。五十六卷。纪传体南明史。其中纪略四卷,记弘光、隆武、永历三朝及监国鲁王事迹;列传五十二卷。前有自序及凡例。该书以徐秉义《明末忠烈纪实》为蓝本,参以万斯同《明末诸传》,录得野史四十种,

  • 臣御

    男女仆役。《国语·吴语》:“今孤不道,得罪于君王,君王以亲辱于弊邑。孤敢请成,男女服为臣御。”

  • 大黄室韦

    见“黄头室韦”。

  • 相国史

    官名。西汉初有此官,为相国属吏,秩五百石。后罢,并为丞相史。

  • 刘延

    ?—89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母郭后。建武十五年(39),封淮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性骄奢,待下严酷。明帝永平年间,被人告发造作图谶,祠祭祝诅。徙为阜陵王,心怀怨望。章帝建初年间,复被告发图为逆谋,再

  • 典壅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壅氏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水中大夫属官,正三命。下设典壅中士、典壅下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