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排
唐代南诏地方被选入“四军苴子”中的勇士,无定员。担任诏主及诸镇大军将的警卫。
唐代南诏地方被选入“四军苴子”中的勇士,无定员。担任诏主及诸镇大军将的警卫。
南朝陈置。治今湖北宜都市,为宜都郡治。隋开皇七年(587)为松州治,十一年改名宜昌。唐武德二年(619),复名宜都,为江州治。贞观八年(634)后县属硖州。元属硖州路,明属夷陵州。清雍正十三年(173
後)主(207—271即刘禅。三国时蜀汉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字公嗣,小字阿斗。刘备子。十七岁继蜀汉帝位,由丞相诸葛亮辅政,亮死后宠信宦官黄皓,朝政渐坏。炎兴元年(263),魏将邓艾率军入蜀
唐相州(治今河南安阳)人。天宝中举明经,授巂州西泸县令。至德元载(756,一说二载,或说天宝末),南诏陷巂州,被俘归南诏。南诏王阁罗凤重其通儒学,信遇之,赐名蛮利,使王室子弟师事之,甚有威望,每授学,
即“番阳仲公李先生文集”。
官名。即库部郎中,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库部郎中。
1611—1671明末清初桐城(今属安徽)人,字密之,号曼公。中年以后为僧,更名大智,号无可。又称弘智、五老、药地、浮山、墨历、木立、愚者大师、极凡老人等。崇祯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早年参加复社,与陈贞
书名。明李濂撰。二十四卷。成书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记述宋都汴京遗迹。内容分京城、宫室、官署、山岳、河渠、台池、园苑、关梁、寺观、庵院、杂志、艺文等类,引证旧籍包括正史、会要、文集、笔记等,亦涉
战国时韩国人。《荀子·臣道》以张去疾与赵之奉阳君、齐之孟尝君并列入“篡臣”类。一说为汉留侯张良之祖。
清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字桂樵。道光举人。由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迁太常寺少卿。咸丰十年(1860)奉命赴天津办理团练,旋随咸丰帝奔热河,并入值军机。依附肃顺一党,是时诏旨多由其起草,亦为咸丰帝临终
官署名。简称精膳司。明、清礼部四司之一。掌宴飨、牲豆、酒膳之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膳部置。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南京礼部精膳清吏司亦设郎中一人。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