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饷
明代三饷加派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廷用兵辽东,加派军饷。先定亩加三厘五毫,次年改为七厘,后又增至九厘。每年增赋达五百十万两,定为岁额。崇祯三年(1630),又于九厘外亩增三厘,再增赋一百六十五万余两。
明代三饷加派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廷用兵辽东,加派军饷。先定亩加三厘五毫,次年改为七厘,后又增至九厘。每年增赋达五百十万两,定为岁额。崇祯三年(1630),又于九厘外亩增三厘,再增赋一百六十五万余两。
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尚书左仆射刘毅以魏九品中正制为权时之制,上疏称,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又今之中正官选非其人,授权势而无赏罚,或缺中正而无禁检,故邪党得肆,枉滥纵横
漕粮之一种。明清专供宫廷及京师官员所用之额外漕粮。明代宫廷岁用白熟粳、糯米十七万余石,各府部官员用糙粳米四万四千余石(内各有折色八千余石),征于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五府。由当地粮长解运京师,运
官名。汉代郡国属吏,地位次于功曹,祭祀居诸吏之首,无固定职掌,凡功曹及诸曹员吏出缺即代理其职务。晋至南北朝沿置。晋中央政府诸卿、领军、护军、太子太傅、少傅等及诸郡、国皆置为僚属。南朝宋自太常至长秋,领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司刺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正三命。下设司刺中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
官署名。明代置,为内府制备弹弓泥弹之所。设掌房一员,佥书数员。所制泥弹分轻重大小,各以黄布作袋盛贮,以供皇帝之用。
又译脱儿豁察儿、脱鲁忽察儿。明代蒙古兀良合部人。世居多延温都儿(即朵颜山)、溯木连(绰儿河)一带。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太祖设置兀良合三卫,授朵颜卫指挥同知。永乐二年(1404)赴明朝贡,升左军
在今广西忻城县南占钵,明时为八寨之一。见“八寨”。
东汉庐江(治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字元放。曹丕《典论》称其知补导之术。曹操恐其惑众,招致麾下,以为军吏(见曹植《辨道论》)。方士葛玄师事之,受《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
即“成唯识论”。
官名。北魏置,集书省属官。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