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堂
①官制用语。唐代,礼部放榜后,及第进士须赴都堂谒见宰相,谓之过堂。诸进士列队于光范门,候谒宰相。宰相既集,堂吏来请名纸,诸进士随座主过中书。宰相于都堂门里叙立,主司登阶长揖,退立于门侧。诸进士叙立阶上,状元出列致词,言讫,退揖。诸进士依次自道姓名,称讫。主司长揖,率诸进士退谒舍人院,拜谒舍人,状元致词,又拜。诸进士退于廊下,候主司出,仪礼毕散。宋代则尚书、枢密院所属官员,在入局任职之日,分携所议公事,诣政事堂谒见宰相和执政,然后施行,谓之过堂。②法制用语。旧谓审讯罪犯为过堂。
①官制用语。唐代,礼部放榜后,及第进士须赴都堂谒见宰相,谓之过堂。诸进士列队于光范门,候谒宰相。宰相既集,堂吏来请名纸,诸进士随座主过中书。宰相于都堂门里叙立,主司登阶长揖,退立于门侧。诸进士叙立阶上,状元出列致词,言讫,退揖。诸进士依次自道姓名,称讫。主司长揖,率诸进士退谒舍人院,拜谒舍人,状元致词,又拜。诸进士退于廊下,候主司出,仪礼毕散。宋代则尚书、枢密院所属官员,在入局任职之日,分携所议公事,诣政事堂谒见宰相和执政,然后施行,谓之过堂。②法制用语。旧谓审讯罪犯为过堂。
1812—1879清甘肃皋兰(今兰州)人,字柳堂。道光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累迁吏部郎中,转御史。同治年间,上疏请斩恣情残暴的乌鲁木齐提督成禄,因措词失体,降三级归籍。复为兰山书院掌教。后起为吏
书名。张伟仁主编。198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印行,已出版三十二册。本书选自该所原藏清内阁大库残档中顺治元年(1644)至十五年的题奏、揭帖、塘报等文种。共约五千五百件。主要为当时用兵以及处
自称尔玛、日玛,意为本地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北川等县。人口198303人(1990年)。其先民原为殷商时期中国西部古羌人的一支,春秋、战国时自甘肃、青海
兵用火药。其成分中硝含量较大,另外加以松香、银杏叶及其他易燃之柳灰、箬灰、桦灰等物质。明以后一直沿用。主要用于焚烧营寨、粮草、人马等用。
官制用语。明清制度,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升任詹事府左、右春坊之职务(如中允、赞善之类),即称开坊。詹事府之官职,本专备翰林升转,故有此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詹事府裁撤,而翰林升任他职,亦沿旧
《庄子》篇名。篇中借用扶摇而上九万里之大鹏与起落于草木之间的蝉鸠,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与朝生夕死的朝菌等比喻,说明现实世界一切事物,虽有种种差别,均不能超越其本性和摆脱客观环境之束缚。幻想
1593—1665明末清初福建南安人,字亨九,一字彦演。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屡迁至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镇压陕西农民军。旋晋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曾击败高迎祥、李自成部。崇祯十
西汉武帝年号(前92一前89),一作延和。凡四年。
即今湖南沅江。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武陵蛮反,遣刘尚将兵由沅水入武溪击之,即此。
官名。东汉置,掌后宫宫女,员一人,秩六百石,由宦官充任,隶大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