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
道教炼丹名词。古代方士、道士用黄金炼成“玉液”,或用铅汞等八石烧炼成黄色药金(还丹),故名。认为服之可长生不老。见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道教炼丹名词。古代方士、道士用黄金炼成“玉液”,或用铅汞等八石烧炼成黄色药金(还丹),故名。认为服之可长生不老。见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官名。掌管佛教事务之僧官,十六国后秦以道䂮法师为之,是为僧人立官之始。南朝宋置。梁亦置,名“大僧正”。金代设于路,掌一路僧众,理决僧尼词讼。元代置于各州,为各州僧正司长官,掌理僧尼词讼。
汉简的一种。1978年夏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115号汉墓出土。共有残简四百余支,经考定当为西汉后期之物。简文隶书,内容大多是军事方面的律令文书,包括有关军队的编制、标志和军功爵级的规定,及阵法操典、赏
陶瓷名词。宋代生产的低温三彩釉陶器。是唐三彩的继续,但器形较唐三彩少,主要以枕、灯、盒等实用器为主。釉色主要有淡黄、浓绿、酱紫等,不如唐三彩光润丰富。宋三彩在河南禹州、鲁山、内乡、宜阳等地古代瓷窑中均
?—1852清广东信宜人,名才锦。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广西桂平金田加入拜上帝会。次年正月返回故里发展会众,为大寮地区拜上帝会首领。三月命会众团营,六月率众数千人在大寮竖旗起义,以王晚为军师,自为
明洪武元年(1368)降高邮府置。省附郭高邮县。治今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兴化、宝应、金湖等市、县地。清属扬州府,不辖县。1912年改为高邮县。
书名。清周嘉猷撰。八卷。仿《世说新语》之例,采南北八史,摘其有关史事,辑成是书。然亦不全本于旧史,有更正之处。凡三十四门,着重反映南北朝社会风尚。
在今河北易县西北。地当太行山东西陉道,为冀、晋间交通要隘。蒙古成吉思汗伐金,明正统末也先自大同入犯,皆经此。
清代王、公、宗室庄田之一种。每庄土地二百四十亩至三百六十亩不等。设庄头管理壮丁进行生产。
见“格子算”。
①尚书台(省)别称。②元代御史台别称,以区别于地方所设行御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