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剑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四班,大通三年(529)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八班,南朝陈改为拟八品,比秩六百石。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四班,大通三年(529)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八班,南朝陈改为拟八品,比秩六百石。
1455—1514明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字廷实,号东所。成化进士。因病归里,六年不出。后授户部主事、南京通政司左参议等职,均辞不仕。师事陈献章。为学“以自然为宗,以忘己为大,以无欲为至”(《明儒学案
学校名。又称南京矿路学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开办。光绪二十一年张之洞在南京设立铁路学堂,附属于南京陆军学堂;刘坤一继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后,为培养开矿技师,于二十四年又附设矿务学堂,课程以矿务
1027—1103北宋成都(今属四川)人,字元钧,号净德。皇祐进士。熙宁三年(1070)举制科,为蜀州通判,知彭州。因反对在蜀榷茶,被劾沮败新法,责监怀安军商税。哲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首进邪正之辨,
旧时免费教育的学校。又称义塾。多由官员、地主在家乡开办,招聘名士教育本族及乡里子弟,经费主要来源于地租。义学之设,始于宋代范仲淹。时义学规模较大的有四斋,分大、小学,六岁以上入小学,十二岁以上入大学,
亦作录疏。清代指对红本之抄录。定制,六科每日到内阁领出红本,除抄发有关衙门执行外,另做摘录两份,通本抄贴黄,部本摘重点,均按月汇抄于册。一份送内阁备修史,称史书;一份存科备编纂,称录书。录书原存放于午
清安徽合肥人,字鲁卿。光绪十一年(1885)捐道员。十六年为直隶候补道,调总办旅顺船坞工程兼会办北洋沿海水陆营务处。二十年十月日军陷金州后,遁避烟台、天津,回营后仍畏葸不前。旅顺陷落前,丢弃船坞逃跑。
1337—1377明凤阳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初名友德,字伯颜。元末与父、兄据临濠自保,后投朱元璋于滁阳(今安徽滁州),授管军总管。累迁兴翼元帅、江西行省参政。镇守洪都(今江西南昌),遭陈友谅军六十万
书名。明末清初吴伟业撰。十二卷,补遗三卷。记述明末农民起义事。共十二篇,每篇均以三字标题,自为起迄,略如纪事本末。篇名计有:渑池渡、车箱困、真宁恨、朱阳溃、黑水擒、谷城变、开县败、汴渠垫、通城击、盐亭
地名。在今贵州修文县西。元大德五年(1301),顺元酋长宋隆济与水西土官妻蛇节作乱,进攻贵州(治今贵阳市)。元将刘国杰自播州(治今遵义市)进讨,大破宋隆济等于此。
即北齐。以皇室姓高,史称高齐。参见“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