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以诚
清湖北咸宁人,字鹤皋。道光进士。历任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左副都御史等职。咸丰三年(1853)授刑部侍郎,从江北大营钦差大臣琦善帮办军务。为筹措军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采用幕客钱江建议,创办厘捐,复广抽苛捐杂税。六年以江北大营溃,被革职,充军新疆。后赦归,授陕西按察使,再迁光禄寺卿。同治元年(1862)经审查免职。后在河东、江汉书院讲学。著有《经传杂记》、《大学解读》、《雨香书屋诗文集》等。
清湖北咸宁人,字鹤皋。道光进士。历任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左副都御史等职。咸丰三年(1853)授刑部侍郎,从江北大营钦差大臣琦善帮办军务。为筹措军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采用幕客钱江建议,创办厘捐,复广抽苛捐杂税。六年以江北大营溃,被革职,充军新疆。后赦归,授陕西按察使,再迁光禄寺卿。同治元年(1862)经审查免职。后在河东、江汉书院讲学。著有《经传杂记》、《大学解读》、《雨香书屋诗文集》等。
?—28西汉末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字子康。元帝时,游学长安,号为通儒。后以儒术举为侍郎。曾任密令、京部丞。更始时为侍中祭酒,旋以年老辞归。刘秀称帝后,闻名求之,任为太傅,封褒德侯。
明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荐叔,号朴溪。正德进士,授乐清知县。嘉靖二十八年(1549)官至户部尚书,次年调南京工部,又改南京兵部尚书。后致仕卒。著有《朴溪集》。
1622—1684清江苏上海(治今上海市旧城区)人,字及甫,一字研山。顺治进士,官监察御史。康熙十二年(1673)以击登闻鼓所投诉状必待科道官共议后方上达,易误事,请用满、汉各一员司其事,半年一换,帝
黄河津渡名。浢一作郖或窦。因河北有浢水流入得名。在今河南灵宝市西旧灵宝西北。《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北伐,“魏冠军将军封礼自浢津南渡赴弘农”,即此。隋末在此置关,唐贞观初废关置津。明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将两湖书院改设两湖大学堂,以课高等专门之学。学科共分八门:经学(附道德学、文学)、中外史学(附掌故学)、中外地理学(附测绘学)、算术(附天文学)、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改元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置。长官蔡姓,五代时以平九洞革佬有功授土职。历宋世守。元隶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明改今置。康熙八年(1669)归附,改称养龙长官司。治今贵州息烽县境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降黔西府为州。治今黔西县。辖境相当今贵州黔西、金沙二县。属大定府。二十六年改属威宁府。雍正七年(1729)还属大定府。1913年废州改县。
?—前498春秋末鲁国人,少正氏,名卯。一说少正为官名。相传在鲁聚徒讲学,与孔子思想不合,使得“孔子之门三盈三虚”(《论衡·讲瑞》)。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孔子任鲁大司寇,“闻国政三月”,诛之。近
宋人。曾任殿中丞、司天监历官等职。皇祐初年奉诏与于渊、舒易简等人改制黄道浑仪、漏刻和圭表。又在皇祐元年(1049)至五年间,测定恒星位置,包括三百四十五个星官距星的入宿、去极度,其观测结果编入王安礼修
学校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浙江巡抚张曾敭奏请以省城贡院旧址改建。次年冬招收优级、初级和体操专修科学生六百名。宣统元年(1909)春校舍落成,正式开学。经费每年计五万三千一百八十余元,学生除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