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王观世音经》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佛经。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版长卷,长260厘米,高17厘米。卷首有版画,为序文所叙故事分解图画。版画分4部分,每部分都有西夏文图解。图后有序文29行。序后为经文,每行12字上下。最后有发愿文34行,为明初刻印,发愿者有党项人数人。对研究西夏文佛经流传和党项族后期历史有参考价值。现藏故宫博物院。
西夏文译佛经。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版长卷,长260厘米,高17厘米。卷首有版画,为序文所叙故事分解图画。版画分4部分,每部分都有西夏文图解。图后有序文29行。序后为经文,每行12字上下。最后有发愿文34行,为明初刻印,发愿者有党项人数人。对研究西夏文佛经流传和党项族后期历史有参考价值。现藏故宫博物院。
金将领。隆州(治今吉林农安县)纳鲁悔河人。女真族。夹谷(亦作加古)氏。骠骑上将军阿海孙,曷懒路都统不刺速长子。善骑射,通女真、契丹大小字及汉字。及长,随父见太祖阿骨打,总领左翼护卫。从攻西京(今大同)
唐时吐谷浑王妃。平阳(治今山西临汾)人。武氏。武则天皇后侄孙女,太仆卿、燕国公武延寿女。自唐咸亨三年(672),吐谷浑为吐蕃所逼,徙居安乐州后,屡与唐联姻。武周时,武则天以其嫁吐谷浑王、唐封左领军卫大
见“五部奚”(264页)。
见“铁弗氏”(1877页)。
参见“热扑甫”(1856页)。
鄂温克语音译,意为“邻居”。是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等地游牧鄂温克人,在氏族组织瓦解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游牧公社组织。最初纯粹是有父系血缘关系的个体家庭结成的生产互助集团,多则10余户,少则3
契丹官署。《辽史·百官志》称:“掌※禁围枪寨、下铺(即铺舍,指卫士帐幕)、传铃之事。”属北面御帐官。契丹开国后,虽先后有五京之设,而帝后常年不居京城,以帐幕为基,随四季迁徙,因“未有城郭、沟地、宫室之
旧时赫哲族萨满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神的奴才”。简称“阿哈”。因其供奉“德斯库”(娘娘神),又称“德斯库萨满”。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其在诸萨满中的地位,各地不一,有的说为最大的萨满
唐代南诏政治区划之一。亦称开南节度。为南诏新拓区,治银生城(今云南景东),命大军将任节度使,兼管军事及行政。辖区包括哀牢山和澜沧江中游之间的地带以及澜沧江下游今西双版纳地区。《云南志》(《蛮书》)载其
明代蒙古对文书、书记人员的称呼。蒙古语音译。亦译作笔写气、笔写记、毕七沁、毕克齐等。源于蒙元时代的必彻彻、必阇赤。宋彭大雅《黑鞑事略》载:“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文书耳”,“管文事则曰必彻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