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魂

三魂

萨满教对所谓人的三个灵魂的统称。流行于信仰萨满教的赫哲、蒙古等族地区。其说是,人有三个灵魂,各有不同功能。具体功能,各族所说不尽相同。赫哲族萨满教的三魂名称及功能为:第一灵魂曰“奥仁”,意为“生命灵魂”,为创造生命的神所赋与,与人的生命相始终,人死立即离开肉体,永久消失。第二灵魂称“哈尼”,意为“思想灵魂”,能暂时离开人的肉体到别的地方,与别的灵魂或神发生联系,人睡觉时即是它暂时离开,它永生不灭,人死后继续存在,在家守灵或在外守坟,在※撂挡子时萨满将其送至阴间,否则会变为新鬼。第三灵魂叫“法扬库”,意为“转生灵魂”,管理转生的神赋与它创造来生的能力,人死后即离开人的肉体,把生前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男子需走7天,女子需走9天,归来后在出魂之日随“勾魂鬼”回其原处,再转入新生的人或动物。民间还以三魂观念解释诸人生现象:人睡眠时是思想灵魂暂时离开肉体,醒时失去知觉或患精神病是失去了思想灵魂;人死而复活是另一个人的思想、转生灵魂转入此尸体;身体健壮的妇女不孕是因没有转生灵魂,孕妇小产是因转生灵魂被人攫去,等等。

猜你喜欢

  • 嘉色仁波切

    青海郭隆寺(佑宁寺)创建者。全名嘉色屯月曲吉绛措。藏族。西藏达布地区人。随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出家,在达布扎仓学经,从三世达赖、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等学习佛典。后赴彭域久波山,在凯珠琼波修道处修行,取得许

  • 轒辒

    匈奴使用的一种车辆。《汉书·杨雄传》颜师古注引应劭语:“轒辒,匈奴车也。”为匈奴军事运输和日常必须的交通工具,有专门的手工工匠制造。与汉张掖郡(今甘肃张掖市一带)相对的匈奴辖区就是专门制造车辆的场所。

  • 弘觉寺

    寺院名。在青海西宁市。旧名妙华庵。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永乐十年(1412)敕赐“弘觉寺”匾额。明前期,该寺深受朝廷重视,寺僧札思巴销南曾多次进京朝贡,被封为国师。在明朝支持下,寺院兴盛,名振

  • 可可贝勒旗

    见“和硕特西后旗”(1451页)。

  • 纳失失

    元代一种织金锦缎名称。又作纳石失、纳赤思。《元史·舆服志》:“纳石失,金锦也。”源于阿拉伯语、波斯语。此种锦缎“缕皮傅金为织文”,华丽名贵,种类甚多。原产于波斯及中亚等地,很早即由回回商人运销至蒙古等

  • 拔悉蜜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弊剌、拔悉密、拔悉弥、阿布思。唐初回纥“外九部”之一。初游牧于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后迁牧鄂尔浑河流域。依山散居,其人雄健,善骑射,冬以木马(雪橇)于雪上逐兽射猎,以桦皮

  • 女真字海龙摩崖

    摩崖名。金大定七年(1167)以女真字刻于摩崖上,追述收国二年(1116)在番儿必罕设立谋克事。因位于吉林省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小杨树乡庆云堡村,故又名“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等。

  • 班禅八世

    见“丹白旺秋”(378页)。

  • 登利可汗

    见“伊然可汗”(810页)。

  • 黠戛斯朝贡图

    反映黠戛向唐朝贡盛况之画卷。又名“王会图”。唐开成五年(840),黠戛斯军破回鹘,占领其牙帐时,遇见唐下嫁回鹘可汗的太和公主,当即遣达干10人护送公主返唐,途中被回鹘乌介可汗邀劫。黠戛斯可汗屡遣使至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