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临高语

临高语

我国海南省部分汉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分布于海南省北部一东起南渡江,西迄临高县的新盈港,南以琼山县的遵潭、澄迈县的白莲和儋县的南丰为界,北濒琼州海峡,包括临高全县和儋县、澄迈、琼山及海口市郊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60多万,其中以临高县最集中,约占全县人口的91.6%。在家庭、集市及机关单位里,临高语都是主要的交际用语。各地的临高语大体一致,彼此可以通话。临城和琼山两地稍有差别,可以看作是不同的土语。临高语的语音特点:有17个声母;它的7个元音都没有长短对立;有—i、—u、—m、—n、—ng、—p、—t、—k、—?9个韵尾;还i、u两个介音;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构成82个韵母;有4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临高语的词以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居多,构词方式与本语族诸语言基本相同,几乎每个音节都有词汇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示。它的主要语序是:主语在谓语的前面,宾语和补语在谓语的后面。名词性修饰词组的修饰成分多在中心成份的后面(量词修饰词组可以在中心成份的前面,也可以在中心词的后面),谓语性修饰词组的修饰成份多在谓语的前面。临高语与本语族诸语言有许多同源词,语法体系和语音特点也大致相同。其中,临高语与壮语北部方言及布依语更接近一些,但临高语也有少量跟壮泰语支不同而跟侗水语支相同的语词。根据语音材料分析,可以断定,临高人的先民和壮侗诸族的先民一样都来源于古百越民族集团中的西瓯骆越,他们原先住广东西部和广西南部一带,和壮侗的先民有过密切的接触来往。大约2500年前临高的先民才渡过琼州海峡,定居于海南岛。

猜你喜欢

  • 都支

    见“阿史那都支”(1233页)。

  • 西藏设站定界事宜

    清代关于西藏地方添兵、划界及官员职责的规定。乾隆五十四年(1789),成都将军鄂辉收复廓尔喀所侵藏地后,奏准设站定界,主要内容为:前后藏分驻绿营官兵,由都司、外委管领,设立塘汛12处,边界等处添设藏兵

  • 途思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元史·太祖本纪》及《圣武亲征录》作徒思。拉施特《史集》、《世界征服者史》、《多桑蒙古史》等皆记公元1220年,蒙古大将速不台追击花剌子模算端(王)摩诃末时经途思,

  •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氏族姓氏的称呼。过去佤族中的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姓,及关于其来源的传说,其中有以本氏族中的一位杰出祖先的名字为姓的,也有以本氏族在迁徙过程中某一重要地名为姓,等等。

  • 巴彦玛

    1913——1948蒙古族女革命英雄。内蒙古镶黄旗红格尔乌拉苏木敖包高勒人。摔跤手齐林之女,自幼聪明伶俐。家境贫寒,给牧主放牧。1946年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镶黄旗八苏木支部委员,负责搜集穆克登宝等

  • 马吉符

    1876—1920清末官员。字竹君,安徽怀宁人。回族。清末伏附贡生。曾肄业安庆鸣凤书院,博览群书,精英、日语。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四川提督马维麒幕宾。次年入西藏供职,历任拉里、后藏、靖西同知,

  • 哈番

    清代官名。亦作哈方或哈峰。满语音译,意为“官员”,多用于中下级官吏。如“额者库”意为“主持事务的人”,“额者库哈番”即“主持事务的官员”。顺治元年(1644),改额者库汉名为“主事”,在尚书、侍郎、郎

  • 李慕

    賨人首领。西晋东羌猎将。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賨民,后随父李虎避乱至汉中杨车坂。东汉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定汉中,父率五百余家归之,被拜为将军,后迁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号巴人。

  • 番饷

    清代台湾高山族向官府交纳的人丁税。凡内附的高山族(即“熟番”),得载入额编,不论男女,按丁输饷。据连横《台湾通史》载:“旧例壮番每丁征米一石七斗,少年一石三斗,番妇一石”。雍正三年(1725),诏豁免

  • 科布多东路台站道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共设14台,由乌里雅苏台城向西,头台阿勒达勒,二、博勒霍,三、乌兰胡图克,四、依克哲斯,五、巴噶哲斯,六、珠尔库珠,七、布固,八、阿勒噶令图,九、巴噶诺尔,十、杜尔根诺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