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人口14502人(1990)。族名源于14世纪钦察汗国“乌孜别克汗”(1312—1340年在位)。汉籍文献译称为“月即别”、或“月祖别”。为16世纪初年昔班后人及其属众与中亚地区定居居民融合后形成。曾相继在中亚建立布哈拉、希瓦、浩罕三汗国。因善于经营,商业发达,与中国明、清两朝贸易往来频繁。经常将中国内地出产的丝绸、茶叶、瓷器、大黄等特产运销中亚及俄国,又将中亚及俄国特产贩运中国新疆等地。由于往来密切,自18世纪初年以后,移居新疆的人渐次增多,常被冠以“浩罕人”、“安集延人”、“布哈拉人”等称号。大部分居住城市,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主分散布于喀什、莎车、巴楚、阿克苏、伊犁、塔城等地。手工业生产以丝织业最发达,尤以莎车最繁盛。也有少数析居于南疆各地的县、市郊区从事园艺,种植蔬菜、瓜、果等作物。分布在北疆牧区的,多与哈萨克族杂处。喜聚族而居,凡其分布区域,大都集中居住于同一街区或同一居民点。信仰伊斯兰教。操乌孜别克语。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因人口较少,加上与维吾尔等各族人民长期错处,故居住于城乡的人,也常用维吾尔文;居住于牧区的人,则多兼用哈萨克语文。性善歌舞。民间音乐曲调婉转悠扬。服装艳丽,喜戴花帽。主要吃牛、羊、马肉,乳制品和好茶。忌食猪肉。文化教育发达。

猜你喜欢

  • 羊同

    古部落名。藏文史书称“香雄”。分布在今西藏西北部,辖区约西至今拉达克玛域西,东至特里约木措一带。有大小羊同之分,小羊同在大羊同之西。藏史将羊同分为“河谷香雄”、“中部香雄”及“香雄首部”3部;亦有将羊

  • 阿碌

    即“阿禄”(1198页)。

  • 刀兴国

    ?—1733清雍正年间西双版纳各族反抗思普贪官的起义首领。傣族。原任西双版纳茶山土千户。因不满官府无休止的兵差、苛索及总兵李宗膺、普洱知府佟世荫肆意搜刮,于雍正十年(1732)三月,向普洱府据理力争,

  • 打戛

    参见“砍戛”(1614页)。

  • 硕德八剌

    1303—1323元朝第五代皇帝。蒙古孛儿只斤氏。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长子。蒙古语尊称格坚皇帝。幼从汉儒读经史,通汉族封建文化。仁宗延祐三年(1316),立为皇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参决国政。七年,

  • 归化城厅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候补知州沈潜修纂。光绪二十三年(1897)以后成书。手抄本。两函10册,共20卷。卷一参修姓氏、凡例、星度、建置;卷二巡幸、公署,卷三疆域、职官;卷四山川、学校;卷五典礼、田赋

  • 崇绮

    ?—1900清末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原隶蒙古正蓝旗。阿鲁特氏。大学士※赛尚阿子。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占领江宁(今南京),分股北上,逼京师。他充督练旗兵处办理文案。十年(1860),英国侵略军北

  • 威州

    ①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初称辽州。李渊建唐不久,武德二年(619),契丹※内稽部附唐,被置是州安顿,为开唐纳契丹建州之先。初置总管府,治燕支城,后侨治营州城内(今辽宁省朝阳)。七年(624),废总管

  • 泣红亭

    蒙文长篇章回小说。著名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1837—1892年,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人)著。书名取自《镜花缘》第49回里亭子的名称,内容亦模仿《镜花缘》的某些情节。20回。是※《一层楼》的续篇。

  • 札剌亦儿

    即“札剌儿”(4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