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屯河所
见“兀秃河千户所”(112页)。
见“兀秃河千户所”(112页)。
毛南族古称。又作“茆滩”。始见于宋代。分布于宜州、南丹州和安化州的相邻地带(今广西环江)。同古僚人有密切关系。元明清三代作为地名出现。无文字,以农耕渔猎为主。清乾隆、道光(1736—1850)以后,渐
即“阿史德奉职”(1234页)。
古地名。故址为今辽宁大连市西南小平岛。因此处海底是淤泥及硬泥而得名。是唐与渤海水路来往必经之地。
地名。位西藏江孜以东,扼江孜通往拉萨之咽喉之地,取小路南下直达江孜到帕里中间之康马。光绪三十年(1904),英侵略军袭击江孜时,部分藏军集结于此,以切断英军后路,并将江孜之部分英军诱出至此袭击之,并从
?—1399明代蒙古可汗额勒伯克的大臣。亦译浩海太尉、郭海太尉。瓦剌绰罗斯(后改称准噶尔)部领主。为人奸诈,阿谀奉承可汗,乱其内政。明建文元年(1399),为谋取蒙古丞相职位,管辖瓦剌诸部,怂恿额勒伯
清代画家。字绳斋。江苏丹徒县人。回族。清书画家笪重光裔孙。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人。工画,善山水,承家学而有所创新,论者谓:“其高者,得宋人气骨;其下者,亦不屑与蓝田叔、宋石门(旭)辈为伍,其画实
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又作白洪大哈、白忽台可汗等。孛儿只斤氏。※昆都力哈长孙,※摆三勿儿威正台吉子。驻牧于独石口以北的开平地区,拥兵2万余骑,颇有声势。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
西汉时夜郎国勋戚。夜郎王※兴之岳父。夜郎(在今贵州境内)人。成帝河平年间(前28—前25),因其婿兴被牂柯太守陈立所杀,与兴之子邪务收余兵,胁迫周邻22邑举兵反汉,据险为垒,抗拒汉军。一度败都尉万年之
1498—1547明朝大臣、诗人。字道甫,号松山。回族。先世大食(今阿拉伯)人。占籍江南钱塘(今杭州市),为“江南世族”。明初,随平西侯沐英入云南,遂定居云南右卫(今属昆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
匈奴与汉使会盟。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汉遣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送呼韩邪单于侍子归,闻单于民众益盛,欲北归,恐难制,遂与单于登诺水(又称诺真水)东山,刑白马,共饮血盟誓,约定汉匈一家,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