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九府十八州

九府十八州

唐代建置于回纥地区的羁縻机构。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起相继置。初设6府7州(参见“回纥州府”条)。后以南迁者日众,遂扩充为9府18州。据《新唐书·地理七》,9府分别是:达浑都督府,以薛延陀部置,侨治宁朔;安化州都督府,侨治朔方;宁朔州都督府,侨治朔方;仆固州都督府,侨治朔方;瀚海都督府,以回纥部置;金微都督府,以仆固部置;幽陵都督府,以拔野古部置;龟林都督府,以同罗部置(一作贞观二年置,误);坚昆都督府,以结骨部置。18州分别是:燕然州,以都督府改置,侨治回乐;鸡鹿州,以奚结部置,侨治回乐;鸡田州,以阿跌部置,侨治回乐;东皋兰州,以浑部置,由都督府改,永徽三年废,侨治鸣沙;烛龙州,以掘罗勿(俱罗勃)部置,侨治温池;燕山州,侨治温池;榆溪州,以契苾部置;寘颜州,以白霫部置;居延州,以白霫别部置;稽落州,永徽三年(652)以高阙州阿特部改;余吾州,龙朔(661—663)中以玄阙州改;浚稽州;仙萼州。各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分隶安北部都护府、夏州和灵州都督府管辖。

猜你喜欢

  • 平定罗刹方略

    书名。清初康熙帝敕撰。全书4卷。记事始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迄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主要叙述清朝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经略及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书原无刻本行世,而抄本多所改易。后经何

  • 卓果特沁古城

    古城遗址。位于新疆轮台县城东南约25公里荒漠草甸。城为土筑,略呈圆形,周约1250米,城垣已颓。塌落基宽约6米,残高3.4米。城中有一环形小湖,湖中心有一高台,高约9米,似古代建筑遗址。城南有二小土丘

  • 王庭筠

    (1156或1151—1202) 金著名诗人、书画家。字子端,又以读书处黄华山自号。渤海族遗裔。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居辰州熊岳县(县治故址在今辽宁盖县)。金节度使※王政孙,翰林直学士王遵古子。7岁学

  • 加罕和卓

    ?—1756清代新疆伊斯兰教黑山派和卓。又译札干和卓。原名雅库布。维吾尔族。叶尔羌(今莎车)人。黑山派首领※达尼雅尔和卓长子。雍正八年(1730)左右,被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授为叶尔羌阿奇木伯克。噶

  • 铁剌里

    辽代阻卜首领。圣宗统和二十一年(1003),率诸部降于辽。同年八月和翌年八月,相继两次亲自朝辽,并请婚,遭拒(《属国表》谓允婚)。二十三年,遣使贺辽与宋和好。后事史不载。

  • 建弘

    西秦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年号。420—428年,凡9年。

  • 柳墙

    见“柳条边”(1576页)。

  • 不怜吉歹

    见“卜怜吉歹”(20页)。

  • 桓州

    渤海王国置。为西京鸭渌府所辖4州之一,领桓都、神乡、淇水3县,州治故址皆认为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境(一说在西通沟,或说即集安镇高句骊国国内城旧址)。史称渤海著名物产之一的“九都之李”(“九”为“丸”字之误

  • 伯咄部

    靺鞨(勿吉)著名七部之一。一作汨咄。《隋书》称其“在粟末之北”,约分布在今第二松花江北的拉林河流域(旧说在伯都讷,即今吉林省扶余县境)。隋代为七部中之大部,有“胜兵七千”。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但仍住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