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伊逊河卫。正统(1436—1449)后设。清代伊逊河在齐齐哈尔东,与屯河(今汤旺河)、伊春河相近。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伊逊河卫。正统(1436—1449)后设。清代伊逊河在齐齐哈尔东,与屯河(今汤旺河)、伊春河相近。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他载稍异,该书“勿吉传”记为“具弗伏”;“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记为“伏弗郁”。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
木结构建筑。又称吊楼。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西部壮、土家、苗、布依、侗、水等民族地区。为在房舍的一侧临空扩建的住房,好似吊在主建筑一边,故名。有的在下面支撑木柱。多住人,或放杂物。下面可作养畜或堆杂物
见“耶律资忠”(1319页)。
见“越里笃国”(2191页)。
成吉思汗妃子。又译亦巴哈。克烈部人。※札合敢不女。享“别乞”(“别吉”)称号,意似汉文“公主”。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被蒙古部击败后,随父归降铁木真(成吉思汗),许给铁木真为妃。开禧二年(12
辽金时期河流名。辽时属上京道。为今吉林省北月亮泡以东、黑龙江省肇源县以西的一段嫩江(一说为今第二松花江下游一段)。其地:“是雁鸭生育之处。”(宋曾公亮《北蕃地里》)为契丹皇帝春猎之地,《辽史》不乏赴该
鄂伦春族对氏族萨满的别称。见“莫昆萨满”(1826页)。
渤海国将领。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左右卫将军。后唐同光三年(高丽国太祖天授八年,925)九月,与礼部卿大和钧等率渤海民百户亡命高丽,次年一月,渤海国亡(一说在国亡后始投奔)。
古地名。高句骊国所筑,为重要军事城堡。故址在今辽宁省丹东市西南32里之娘娘城(一说在丹东市东北的九连城一带)。史载唐征高丽,两次将该城作为攻拔目标。
全称《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清廷有关管理西藏地方军政事务的章程。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军驱逐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军后,鉴于西藏各项制度松弛、腐败,为肃政绩以固防卫,翌年,乾隆帝命回师之清军统帅福康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