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京族

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8915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地区,尤以澫尾、巫头、山心、潭吉四岛最为集中。其先民为古代百越中骆越的一部分,15世纪开始陆续由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郊)等地迁来。解放初称为“越族”,1958年5月改称现名。操京语,语言系属未定。民间流传越南土俗字“喃字”,主要用于传抄歌本、经书、族谱和乡约等,很早以来即通用汉语文。迁来前已经处于封建社会阶段。迁入后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兼营盐业和农业。有水稻、花生、豆类、玉米和红薯等农作物。封建经济关系占主导地位,但至解放前依旧保留有农村公社长老制度性质的“翁村制度”。19世纪80年代法帝国主义入侵江平地区,遭到该族严厉抵抗,组织有“江平抗敌义军”,多次重创侵略者,迫使其一年后撤出该区。信仰道教,部分人信奉天主教。解放后废除封建制度统治,跨入社会主义时代。1952年成立山心、澫尾、巫头三个京族自治乡,1958年又与壮、瑶等族联合成立东兴各族自治县,1978年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

猜你喜欢

  • 黄掴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居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境布尔哈通河)等地。金朝建立后,有的迁居临潢府(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寿光县(今山东寿光县)诸地。后改汉姓曰周。

  • 瑚松额

    ?—1847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巴岳忒氏。嘉庆初,以前锋随将军恒瑞镇压湖北白莲教起义,擢协领。十八年(1813),从军镇压李文成起义。二十三年(1818),擢福州副都统,署福州将军。道光三年(18

  • 父民六族

    吐蕃古代氏族名。始见敦煌文献及碑文,然无具体记述。唯《德乌教法史》有具体载述,系指吐蕃王族直属的6个父系氏族,即:威严的洛及尼雅、尊贵的库与努、严肃的索与波。约形成于唐代,为吐蕃由原始氏族社会向阶级社

  • 布姆杜

    景颇语音译,意为“山上的主人”。汉称“山官”。解放前景颇族地区一定范围内的政治领袖。辖区包括一个或几个乃至十几个村寨不等,通过以山岭、河流或道路为界。各自为政,无隶属关系。早期具有氏族长或公社首领性质

  • 即“”(1731页)。

  • 讹鲁观

    即“完颜宗隽”(1156页)。

  • 铢娄渠堂

    西汉时匈奴王。挛鞮氏。※呼韩邪单于之子。初为匈奴右贤王。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呼韩邪为郅支单于所败,为求汉助以自救,遣其入侍汉朝,为汉匈和好作出贡献。

  • 火站河

    见“药杀水”(1603页)。

  • 棘城

    地名。位于今辽宁义县西北。魏、晋属昌黎郡。三国魏初,鲜卑慕容氏首领莫护跋,以从宣王司马懿征战功,封率义王,于其北建政权。其孙慕容涉归、曾孙慕容廆先后迁辽东之北、徒河之青山。西晋惠帝元康四年(294),

  • 萧抱珍

    ?—1166金代道士。为太一教之创始者。卫郡(今河南汲县)人。金熙宗朝,天眷(1138—1140)年间,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名曰太一教。皇统八年(1148),奉诏进宫,受赐观为“太一万寿”。入元,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