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仰华寺

仰华寺

明代青海第一座黄教寺院。亦称察卜齐雅勒庙。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为迎请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传教于蒙古,于万历二年(1574)命其子丙兔(炳图伊勒登)在青海察卜齐雅勒(亦译恰卜恰,今称共和)地方动工兴建寺庙,得到明朝准许,并助工助料。五年(1577)竣工,应俺答汗之请,由明廷赐名为“仰华寺”。六年,俺答汗和索南嘉措分别自蒙古土默特及西藏拉萨聚会于此,召开有蒙、藏、汉、撒里畏兀儿(今裕固族)等民族参加的10万人众大法会,隆重举行入教仪式,蒙古上自台吉子弟下至平民千余人受戒出家为僧;俺答汗尊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赠俺答汗以“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之号;俺答汗许愿回蒙古建寺奉佛。此后,该寺成为青海蒙古等族聚会拜佛之地。俺答汗卒后,丙兔子※真相台吉及※火落赤等活动于青海各地,出没于该寺,袭扰藏族,不断与明军发生冲突。万历十九年(1591),明西北七镇经略郑洛率兵出击火落赤、真相部,焚毁该寺,故今已无存,但蒙、汉、藏文史料对该寺均有记载。

猜你喜欢

  • 瑟瑟仪

    契丹族祭祀仪式。“瑟瑟”为契丹语。此为祈雨射柳之仪。相传于开国前遥辇氏苏可汗时制定。遇天旱,择吉日行之。预先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致奠于先帝御容,继行射柳,皇帝二射,臣将依次各一射。不中者以冠服作抵押

  • 却藏呼图克图一世

    见“却藏南杰班觉”(982页)。

  • 白骨甸

    西域古地名。《长春真人西游记》:“前至白骨甸,地皆黑石”。“古之战场,凡疲兵至此,十无一还,死地也”,故名。即今新疆布尔根河南博尔腾戈壁。

  • 兴隆笙

    元代蒙古宫廷乐器。亦作兴龙笙。犹今之风琴。《元史·礼乐志》及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均有记载。元世祖中统年间(1260—1264),西域回回进献一笙,但有声无律。后由元廷玉宸乐院判官郑秀“考音律,分定清

  • 乌里雅苏台驿站道

    清代西北地区驿道。共20处。起乌里雅苏台城,一、华硕罗图,二、舒鲁克,三、特木尔图,四、达罕德勒,五、呼吉尔图,六、阿鲁吉尔嘎朗图,七、乌布尔吉尔嘎朗图,八、乌兰本巴图,九、霍博尔,十、扎克,十一、拜

  • 过山瑶

    部分瑶族的称谓。过去一些瑶族长期从事刀耕火种,因地力耗尽,便过山迁徙,故名。解放前居住在广西大瑶山的※盘瑶和※山子瑶就以此名统称。

  • 南燕世宗

    见“慕容德”(2440页)。

  • 宋西事案

    书名。2卷。明天启元年(1621)祁尔光撰。本书取材于宋代至明中叶有关西夏史籍、宋人文集、笔记等,叙述宋仁宗一朝与西夏景宗李元昊时期的有关史事,以宋与西夏故事,喻明朝与新兴的努尔哈赤后金汗国事,即以“

  • 扬越

    古代对南方越人一种泛称。亦作扬粤。其分布因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文献记述有所不同,故后人说法也不一:有说在古扬州地(今淮南、长江下游及岭南东部);有说在汉水流域;也有根据秦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

  • 玛纳斯

    ①柯尔克孜族著名英雄史诗。长期流行于民间,世代口头传诵,为专门演唱史诗的民间歌手—“玛纳斯奇”集体创作而成。与《江格尔》、《格斯尔》被称为我国游牧民族三大史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学遗产。其形成年代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