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伐于虑鞮单于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汗。※丘浮尤鞮单于弟。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兄死,嗣立。是时,西至武威,东尽玄菟(治今沈阳)皆附汉,不复兵锋相见,汉亦罢缘边郡兵。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正月,汉祀光武帝于明堂,单于侍子、骨都侯皆陪祭。同年,单于死。在位3年。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汗。※丘浮尤鞮单于弟。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兄死,嗣立。是时,西至武威,东尽玄菟(治今沈阳)皆附汉,不复兵锋相见,汉亦罢缘边郡兵。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正月,汉祀光武帝于明堂,单于侍子、骨都侯皆陪祭。同年,单于死。在位3年。
1687—1749清代藏族高僧。生于青海迭部绒地区之折垅亚热村。12岁在扎贡喇嘛·丹巴达杰前受沙弥戒,取法名阿旺墨朗。15岁拜阿旺丹增为师,学经典。20岁在且巴夏仲前受比丘戒。28岁往拉萨朝拜噶丹诸寺
清代蒙古阿拉特(平民)向封建领主缴纳的一种赋税。原为劳役租和实物租,货币流通后,渐改为货币租。阿拉特将自己的牲畜和畜产品出售到市场后,换取货币,然后向其封建领主缴纳赋税。19世纪以后,随着蒙古地区招垦
1823—1850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初名奕约,号西园主人。仁宗※颙琰第四子瑞怀亲王绵忻子。道光八年(1828),袭郡王爵,更名。卒,谥敏。著有《乐循礼斋诗稿》8卷及《古欢堂文集、诗集、诗余》
清代伊斯兰教经师、经堂教育山东学派创始人。字永华,或作蕴华。山东济宁人。回族。原籍撒马尔罕。9岁随父入京师(今北京)贡献狮子,而留居中国。或说祖籍江南,后徙山左。早年在陕西从胡登洲数传弟子学习伊斯兰教
官署名。渤海王国仿隋唐制置。据其地位、职能,显系得名于唐之政事堂(宰相办公处)。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之一,是三省中的中枢。比唐之尚书省。掌执行王国的一切政令,为王国最高行政庶务机构。设大内相1人,比唐
①(?—1645)清初将领。蒙古族。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七世孙,固山贝子满珠习礼从弟。天聪二年(1628),尚郡君,封多罗额驸。三年,随皇太极征明,因战马多瘠弱受责。崇德六年(16
见“阿拍”(1193页)。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授予的学位名。又译作“巧尔气”。意为“经律论兼通者”。地位在※阿棱经巴”之上。如绥远(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有巧尔气的活佛,即因其精研三藏获此学位。他所建立的寺庙亦以其学位之名命名为“巧尔
党项部族名。地在庆州(今甘肃庆阳)西70里之马岭寨,有族帐2000余户。向与宋朝为敌。西夏开运元年(1034)七月,夏景宗李元吴进攻宋朝,曾派兵为元昊前驱军,侵入宋环、庆(今甘肃环县、庆阳) 2州,宋
古族名。魏晋南北朝时对柯尔克孜族先民之称呼。又作结骨、契骨、护骨等。曾先后受鲜卑、高车、突厥等统治。有的学者认为※拓跋部时“七分国人”,以其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此纥骨氏,即是柯尔克孜族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