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哈齐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官名。维吾尔语音译。职司修建城镇街市、开山修路等事。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官名。维吾尔语音译。职司修建城镇街市、开山修路等事。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昔博赤”、“实保齐”。掌鹰隼之事者。《南村辍耕录》:“昔宝赤,鹰房之执役者”。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蒙元皇室、诸王位下及诸路、州、县广置打捕鹰房,由专人饲养海东青
1219—1273宋代云南西双版纳第五世※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原名匋两竜。傣族。※匋陇建仔之子。南宋宝祐五年(傣历619年,1257),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与宋朝建立联系,受赐刀
见“宰赛”(1949页)。
见“哈剌和林”(1639页)。
壮、瑶等族婚俗。汉语称“入赘”。流行于广西各地,以边远山区为普遍,占当地结婚人数的三分之一至一半。与汉族“入赘”概念略有不同,汉族仅限于女家没有男儿,为延续后代,不得已才招郎入赘,入赘郎的地位低微,受
珞巴族部落名。又称登尼。藏族称之为“丁珞”,西方文献称“达夫拉”、“阿帕塔尼”。据传其祖先从北方或东北方某地迁至苏普帕德和普德普米两河流域,接着又分三支,先后进入今济罗一带定居。包括金勒、那达、希都、
官名。南北朝时统率一军之主将之称。隋唐以后不称。宋代蕃兵中大首领称都军主,百帐以上称军主,其次为副军主。西夏建国前李继迁、李德明时期均设此职。
1235—1280元代乌思藏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派“萨迦五祖”之第五祖、元代首任帝师。又作八合思巴、拔思癹、癹思八、帕克思八等。本名罗古罗思监藏。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幼随伯父萨班·公哥坚藏学经,以聪颖过
?—412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陇西鲜卑人。※乞伏国仁弟。晋太元十三年(388),兄卒,被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改元太初,迁都于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南岸)。次年,受苻登册封为大将军、
汉代匈奴部落名。南北匈奴分裂后,隶属北庭。章和元年(公元87年),北匈奴为鲜卑所败,遂与储卑、胡都须等58部20万人、兵8千,至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一带)、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朔方(治今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