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甚
见“兀慎”(107页)。
见“兀慎”(107页)。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百姓向土司支应的一种差役名。主要义务是跟随土司、头人外出,为其做饭、放马、备鞍等。头人派此差,只有他给土司当差时才有。一般支差时间为15天。此差分为“日格溪”(远的)
拉祜语音译,意为“借种”。解放前云南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借地耕种的称谓。借种的耕地一般只局限于旱地,很少借种水田。解放前大部分旱地虽然已从寨公有转化为个体长期占有和私有,再不能随便开种,但旱地的买卖与租
古迹名。位于今湖北长阳县境,庙内供廪君神像。相传武落钟离山的“巴郡南郡蛮”有巴、樊、瞫、相、郑5姓,后巴氏子名务相者统管5姓,称廪君。施南、长阳等处土民皆称务相为“向王”,即“相王”。
书名。吴丰培辑。1册,分上、下卷和纲目。为张其勤著《清代藏事辑要》续编。张著起清初,迄同治。续编辑者鉴于光绪朝内政、外交最为繁重、有关清代西藏史料甚多,因取朱寿朋所编《光绪朝东华录》中有关藏事,一一摘
“察里”,契丹语。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属※涅刺部。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与苗族支系之一的自称相同。疑为苗族的一种别称。分布在辰、沅、靖州(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其名称仅见于南宋诗人陆游所著《老学庵笔记》。其民焚山而耕,种植粟豆。其地今为苗族聚
准噶尔地名。位于今新疆玛纳斯县西。以饶水草,宜耕牧,旧为准噶尔部噶勒藏多尔济侄扎纳噶尔布驻牧地。乾隆二十二年(1757),扎纳噶尔布因受阿睦尔撒纳宰桑呢吗蛊惑,杀噶勒藏多尔济,与呢吗等合兵,自其地移居
西羌的一支。原居湟水流域,与先零羌并为强部,西汉后期屡侵犯烧当羌,掠夺财物。东汉初年,先零羌为汉来歙等击败后,其部亦衰败。建初元年(公元76年),以汉安夷县吏略妻种羌妇,吏为其夫所杀,安夷县长宗延追之
德昂等族长度单位。一约5市尺。
?—前53西汉乌孙昆莫(王)。※军须靡与匈奴夫人所生子。约太始四年(前93),父死,年幼,让位于大禄子翁归靡。宣帝神爵二年(前60,一说元康二年,前64),翁归靡死,受部落贵人拥戴复位,号狂王。依俗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