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差
旧时藏区差役名。藏语称“扎差”或“扎加”。又称喇嘛差。唐吐蕃时曾有过“三户养僧”或“七户养僧”制,即强制性令七户人家供养一名僧人的生活费用。未见强迫出家为僧的记载。大约清季中晚期,随着封建农奴制的没落,加重对农奴家庭的剥削,宗教负担也因之加重,在劳动力已严重缺乏情况下,仍强迫农奴多子女家庭,以支应差徭名义强迫派一子出家为僧,相传有的地区强迫凡有子之家均需送子入寺为僧。多子者多出,四子家庭第二、四子同时出家。以为制度。多有以此种僧差形式入寺为僧者,入寺实为寺院农奴,多从事苦役。解放后渐废。
旧时藏区差役名。藏语称“扎差”或“扎加”。又称喇嘛差。唐吐蕃时曾有过“三户养僧”或“七户养僧”制,即强制性令七户人家供养一名僧人的生活费用。未见强迫出家为僧的记载。大约清季中晚期,随着封建农奴制的没落,加重对农奴家庭的剥削,宗教负担也因之加重,在劳动力已严重缺乏情况下,仍强迫农奴多子女家庭,以支应差徭名义强迫派一子出家为僧,相传有的地区强迫凡有子之家均需送子入寺为僧。多子者多出,四子家庭第二、四子同时出家。以为制度。多有以此种僧差形式入寺为僧者,入寺实为寺院农奴,多从事苦役。解放后渐废。
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地域最大。其王巂辅首卒,无子,弟佉阳照立,卒,子照原立,后丧明,子原罗质于南诏(蒙舍诏)。南诏第四世王蒙归义(皮逻阁,728—748年在位)密有兼吞之意,归还原罗,
1913—1939新四军指战员。河南开封人。回族。父为铁路工人。毕业于开封扶轮小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开封扶轮小学、杞县大同中学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8年参加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游击队
见“额色尹”(2531页)。
?—593又称大义公主。北周赵王宇文招之女。大象二年(580),应突厥和亲之请,北周静帝将其嫁于突厥汗国佗钵可汗,为可敦(后妃)。次年,佗钵卒,依突厥俗复嫁佗钵侄摄图沙钵略可汗。时北周为隋所灭,遂怂恿
?—859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亦作王嵯颠、王苴颠、蒙嵯颠等。一说为白族王氏先祖,一说属乌蛮(彝族先民)。南诏仿唐制,在地方设军政机构六节度,弄栋(在今云南姚安县北)为其一。王氏利用其军政实力,干预朝政
见“达卢骨部”(731页)。
见“阿巴”(1190页)。
?—1828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张格尔和卓表兄。道光六年(1826),从张格尔窜犯喀什噶尔,枪伤清协办大臣舒尔哈善。寻受张格尔命,率兵2千余人,陷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
契丹节日仪俗。立春之日。皇帝出就内殿,拜先帝御容,臣僚于殿前石阶合班,拜。帝进御容酒,戴幡胜,并赐群臣。随之与土牛前上香,三奠酒,教坊动乐,侍仪使跪进彩杖。帝鞭土牛,臣僚跪左膝,受彩杖。司辰报春至,鞭
党项羌细封部首领。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受唐朝南会州都督郑元招谕,率其部族附唐,太宗降玺书慰抚并赐宴。唐朝以其地置轨州(今四川阿坝境),拜刺史,仍命率所部讨击吐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