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僧格

僧格

①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②(?—1671)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又译僧厄。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第五子。清顺治十年(1653)继承父位。因异母兄车臣、卓特巴巴图尔不服,谋取而代之,彼此战乱不绝。后得卫拉特“丘尔干”(联盟)首领鄂齐尔图汗、叔父楚琥尔乌巴什支持,挫其谋。十六年(1659),战祸重启,与鄂齐尔图汗联兵,溃其众。翌年夏,于喀喇呼济尔举行会盟,迫车臣、卓特巴巴图尔承认己之合法地位。十八年(1661),偕鄂齐尔图车臣汗攻阿巴赖台吉,迫其退居额尔齐斯河旧牧地。为加强与清朝政府的政治、经济联系,于康熙五年(1666)、六年、八年相继遣使至北京纳贡,受厚赉。坚决反对沙俄的侵略和掠夺,康熙四年(1665),严辞拒绝俄国使臣布宾内要其称臣纳贡的无理要求,强烈提出,俄国当局不得任意拘留其捷列乌特贡民。次年,给库尔文斯基挑起的所谓“礼仪之争”以坚决回击,要求俄国政府必须将被拘的捷列乌特人迅速送还,并派人至托木斯克交涉,遣兵包围克拉斯诺雅尔斯克。九年(1670)底,遭车臣、卓特巴巴图尔袭击,被杀。③清朝大臣。喀尔喀蒙古人。巴林氏。以父康喀功,袭为佐领。雍正五年(1727)正月,赴藏办事,参与平定阿尔布巴之乱。八年(1730),领兵出防腾格哩、达木,控制入藏之路。九年二月,雍正帝以其在藏年久,命回京,因新任之人不悉西藏事宜,留办事一年,并赏银千两。十年,由理藩院侍郎升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仍留藏。十一年(1733)返京。

猜你喜欢

  • 诺比提

    18世纪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和田人。自幼好学,曾取道莎车到喀什噶尔(今喀什)读书。作品有《格则勒》等。主要以爱情为题材,也写过不少劝人忠诚向善、争取和平的著作。其诗歌抒情、优美,语言通俗、明快,富有人民

  • 云龙野史

    杂史书。清董善庆(云南云龙人,康熙四十五年贡生,后云龙知州)撰。王凤文得此书,删润之,改名《云龙记往》。云南日报1957年4月5日载该县文教科在沧江区发现董善庆《云龙记》抄本,全书分:一、云龙记,二、

  • 阿巴特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新疆识略》作阿尔巴特。《新疆图志》作阿尔巴。清朝曾在此设台站(驿站)。即今新疆库车县东二八台,又称卡什阿巴德。

  • 塔山左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塔山前卫。正统十一年(1446)十月,塔山卫都指挥佥事弗剌出奏其所辖地广人众。为便于管理增设此卫,以弗刺出掌之。次年,颁给“塔山左卫之印”,其北面款“礼部造,正统十二

  • 忽里哈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忽里合赤”,复数作“忽里合赤惕”。《元朝秘史》释为“放牧羊羔的”。在蒙古国建立前,就出现忽里哈赤,专事放牧羊羔。蒙元时成为一种官职,掌管放牧羊羔者称忽里哈赤。

  • 李亚子

    见“李存勖”(1030页)。

  • 色达

    独龙语音译。云南贡山独龙族地区解放前使用的一种原始磨谷器。是由一大一小两块未经加工的天然石块组合而成,大的一般长约50公分,宽约30公分,厚6—7公分,小的为直径6—8公分的椭圆或圆形的鹅卵石。使用时

  • 巴勒喀什淖尔

    即“巴勒喀什池”(417页)。

  • 呼图克拜

    即“古塔巴”(441页)。

  • 彭水蛮

    见“施州蛮”(17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