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兀奴忽赤

兀奴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兀讷忽臣”。“兀奴忽”意为“马驹”,“赤”意为“司事人”,《元朝秘史》释为“放乳马的”,即专门掌管放牧马驹者。蒙古俗,马驹与牝马分群放牧,以便挤取马乳,酿制马湩。据《元史·兵志》马政款,蒙古可汗之大斡耳朵(帐殿)位下设此职,忙兀䚟为阔阔地之兀奴忽赤。《元史语解》则释为“捕狐人”。

猜你喜欢

  • 向阳地

    ①古地名。见于《拉失德史》。为突厥语Mangalai Suyah意译。为※东察合台汗国的组成部分,系※朵豁剌惕部※异密家族的世袭领地,其地域基本上是西辽时期※东部喀喇汗王朝的属地,包括葱岭以东喀什噶尔

  • 脱劣勒赤

    蒙古国勋戚。又称脱栾赤驸马。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之子。13世纪前期,以其父导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军征服“林木中百姓”功,尚成吉思汗女扯扯干公主(阇阇干,一说尚火雷公主)为妻。有3男2女。3男为不花帖木

  • 泰宁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泰宁县(今吉林省白城市西南)。仁宗延祐四年(1317),升泰宁府置。英宗至治三年(1323),以泰宁县5千户封买奴为泰宁王。

  • 勘马剌丁

    1239—1297元朝官员。亦名剌马丹。回回人。大名宣课提领迷儿阿里子。原居于阗(今新疆和田),元初随父入居中原。至元十三年(1276),监永州祁阳县(今湖南祁阳县),力阻元军杀县民,使13000余户

  • 阿萨兰回鹘

    即西州回鹘。因其王称阿萨兰汗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 岑仲勉

    1885—1961中国当代历史及西北边疆史地学家。名铭恕,又名汝懋。广东顺德县桂洲乡人。少耽文辞。1903年考入两广大学堂(后改两广高等学堂),攻习经史、宋代理学,奋发自励。因受乾嘉考证学派影响,遂潜

  • 万俟道乐

    即“万俟道洛”(105页)。

  • 楚庄王

    ? —前591春秋时楚国君王。芈氏。名侣,又作吕或旅。楚穆王商臣之子。周顷王五年(楚穆王十二年,前614),父卒,继位。即位3年,不出号令,广泛体察国情。3年后,整顿内政兴修水利,加强备战。灭庸(今湖

  • 厘钞

    元代小面额纸币。指五文以下中统钞。世祖中统元年(1260),始印行中统元宝交钞,面值由十文至二贯文共10等,无厘钞。元人称钞一贯为一两,百文为一钱,十文为一分,一文为一厘,故五文以下钞为厘钞。至元十二

  • 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

    见“散毛宣抚司”(2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