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史译文证补

元史译文证补

书名。清洪钧撰。20卷。钧于光绪十三年至十六年(1887—1890)出任驻俄、德、荷、奥公使,得俄人贝勒津所译※《史集》及多桑所著《蒙古史》等,命使馆职员译为汉文,据以与汉文史料相参证,著成此书。其体例如书名所示,以译文为正文,所加夹注为“证补”。“证”乃证《元史》之误,“补”为补《元史》之缺略。第一卷《太祖本纪译征》正文为《史集·成吉思汗纪》的节译,其余诸卷的补传如《术赤补传》、《哲别补传》等,多取材于《多桑蒙古史》。全书未及完稿,其中如察合台诸王补传,速不台传注,克烈部补传等,皆有目无文。此书是我国学者译介域外史料用以研究《元史》的第一部著作。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石印本等。

猜你喜欢

  • 合主部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18部王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18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

  • 阿布尔海里汗

    ?—1749西部哈萨克(奇齐克玉兹)汗。一译阿布拉该尔汗。康熙五十七年(1718),引兵与准噶尔军鏖战于爱古斯河畔,败遁。雍正元年至三年(1723—1725),以策妄阿拉布坦遣兵攻夺塔什干等地,左、右

  • 必残

    见“蒲昌县”(2319页)。

  • 宕昌羌

    ※西羌的一支。或说为东汉时※钟羌的分支部落且(旦)昌所领部落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分布于今甘肃南部白龙江中上游一带。《北史·宕昌传》载:其族皆以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属。其民以畜牧为业,

  • 耆献类征

    即“国朝耆献类征初编”(1431页)。

  • 推屯河卫

    见“秃都河卫”(1084页)、“秃屯河卫”(1083页)。

  • 马绛士

    1887—1936?近代戏剧家。本名马妆郁,字仲秩。四川成都人。回族。早年赴京师,入译学馆习日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被派赴日本东京商科大学留学。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与陈英士结识,因爱好戏

  • 裕勒都斯

    明、清西域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新疆图志》作珠勒都斯。今作玉勒都斯。因裕勒都斯河得名。“裕勒都斯”,维吾尔语“星”之意,指河源处众泉涌发如星。地在今新疆和静县西北,分为大、小两处谷地。

  • 阿布赛义德

    见“贾尼别克”(1839页)。

  • 北魏宣武皇帝

    见“元恪”(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