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景安

元景安

?—577

北魏、东魏、北齐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拓跋氏)。※拓跋什翼犍五世孙,大司农卿元永子。少工骑射,善于事人。初为尔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加宁远将军,转大丞相府长流参军。袭父爵为代郡公,加前将军、太中大夫。北魏永熙三年(534),随孝武帝入关。东魏天平四年(537),东西魏战,临阵投降东魏。芒山之役,以功赐西华县男。北齐天宝初,别封兴势伯,带定襄县令,赐姓高氏。从征库莫奚、契丹、柔然。累迁兼七兵尚书,转都官尚书、七兵尚书,出为徐州刺史。天统四年(568),任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平三年(572),授行台尚书令,封历阳郡王。善于安抚、招慰豫州境内诸族,输租赋者达数万户。六年(575),拜领军大将军。承光元年(577),齐亡,入周,以大将军、义宁郡公讨稽胡,阵亡。

猜你喜欢

  • 蒙州

    渤海王国置。为东平府所辖5州之一,领县仅知有紫蒙县。辽灭渤海后,其民大部分被辽太祖迁居今辽宁康平县境,置祺州(治所在今康平县东南)以统之;所领紫蒙县民被辽太宗迁居今辽宁辽阳市附近,仍以原县名置县治之。

  • 闲散

    清代旗籍中无职位无职业者之称。清入关前后,八旗内成丁者多有兵差之役。随着人丁繁衍,兵差各有定额限制,于是闲散之称突出。未被考中※披甲者,称※余丁。历年没有机会参加挑甲考试者,称※幼丁。东北幼丁于满语内

  • 湘川蛮

    南北朝时湘川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汉称※黔中蛮或长沙武陵蛮。分布在今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广西桂江、广东北江流域大部以及湖北陆水流域。以居湘川而得名。永明三年(485),其首领陈双、李答等举兵,

  • 布孔

    族名。又作“补孔”。汉族对自称毫尼(布都、布孔)的哈尼族的称谓。民国《墨江县志稿》:补孔(布孔),居县属善政、永安、善化三乡。参见“哈尼族”(1633页)。

  • 撂档子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祭仪。俗称“送魂”。亦作“了档子”。“档子”,赫哲语音译,指人死埋葬后,其晚辈仍将死者生前用的被褥放在原处,晚铺开,早叠起,炕上供着斟满酒的杯子、烟袋、食物等,供其享用。流行于今黑龙江

  • 后晋孝安皇帝

    见“石璟”(448页)。

  • 明王

    辽封爵。天禄(947—951)初,耶律安端受封。安端,太祖弟,字猥隐。神册三年(918),为惕隐,天显四年(929),为北院夷离堇。曾征渤海,平叛。太宗即位,有定策功。后与兄剌葛谋乱,妻粘睦姑告变,太

  • 尼尔巴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地位在格斯贵喇嘛之下。办理庶务、会计事项。也有在德木齐之下掌庙仓或佛仓庶务者,俗称办事喇嘛,也有的职司催租、募缘、采购米粮、添置法物、整理用具等。

  • 东西魏潼关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攻守潼关的战事。以拓跋鲜卑为主建立的北魏,经※六镇大起义冲击,分裂为东、西魏后,分别在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控制下,相互兼并,征战不息。东魏天平元年(534)十月,西魏丞相宇文泰统军夺潼关

  • 和卜罗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女真野人首领阿路秃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塔速儿河等7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作科博栾卫,并说清代有科博栾屯,与尚间崖、伊拉塔山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