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木克木齐克乌梁海
清康熙、雍正年间居住于克木克木齐克一带乌梁海人总称。分隶于清喀尔喀札萨克贝勒博贝和厄鲁特贝子策凌旺布管辖。策凌旺布所属乌梁海,主要散居于唐努山南麓克木克木齐克地方。博贝所属乌梁海,大都分布克木河(华克穆河)流域一带。雍正四年(1726),以博贝偕喀尔喀亲王额驸策凌往勘阿尔泰形胜,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以克木克木齐克旧为准噶尔属,请仍归管辖,被清政府拒绝。后为唐努乌梁海重要组成部分。
清康熙、雍正年间居住于克木克木齐克一带乌梁海人总称。分隶于清喀尔喀札萨克贝勒博贝和厄鲁特贝子策凌旺布管辖。策凌旺布所属乌梁海,主要散居于唐努山南麓克木克木齐克地方。博贝所属乌梁海,大都分布克木河(华克穆河)流域一带。雍正四年(1726),以博贝偕喀尔喀亲王额驸策凌往勘阿尔泰形胜,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以克木克木齐克旧为准噶尔属,请仍归管辖,被清政府拒绝。后为唐努乌梁海重要组成部分。
? —1771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车凌布木长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袭札萨克辅国公。雍正十一年(1733),以所属巴尔呼人由塔尔巴哈台遁俄罗斯,统
?—1890清朝宗室、大臣。满洲镶蓝旗人。郑亲王※济尔哈郎八世孙。字竹坡。同治三年(1864)举人,七年进士。累迁侍读。光绪帝即位(1874),疏请选师保以崇圣德,严宦寺以杜干预,核实内务府以节靡费,
?—1900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九世。藏族。西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之四大呼图克图之一。生于桑叶那拖。咸丰八年(1858),经金瓶掣签,确认为第穆活佛
中国伊斯兰教寺院。俗名北寺。在山东临清市西、卫河东岸先锋桥畔。始建于明初。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历经明清屡加修缮。今存大门、西南讲堂、北讲堂、望月楼、大殿(礼拜堂)、穿厅楼、沐浴室、后门等建筑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即今新疆吐鲁番东卡拉和加。其南旁即著名的高昌故城。
见“迈达哩胡土克图”(742页)。
西域古国名。王治赤谷城(今新疆阿克苏河上游前苏联境内伊什提克一带)。其民原活动于敦煌、祁连间,后被大月氏所破,部众附属匈奴。汉文帝后三年(前161)左右,乌孙挟匈奴之力率族西迁塞人故地(今伊犁河流域一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斡勒忽讷兀惕。为※都儿鲁斤(又译迭儿列斤)蒙古诸部之一弘吉刺部分支。该部同蒙古皇族乞颜·孛儿只斤氏具有世婚关系,成吉思汗之母月伦即属此部,娶成吉思汗幼女阿勒塔伦之泰出、娶蒙哥汗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乙抵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瓦里。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下朵”。元代史籍中对藏族聚居地区的译称。又译脱思麻、秃思马等。包括今青海、甘肃等省藏族地区。元于此设吐蕃等处(又称朵思麻)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置驿站13以通乌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