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兴安城总管衙门

兴安城总管衙门

清末执掌鄂伦春族事务的官署。清初,鄂伦春族臣属清王朝,隶布特哈总管衙门。在纳貂过程中长期受布特哈官员掠夺和欺压,清末,首领烈钦泰领导群众对抗。时值沙俄入侵,需鄂伦春人助固边防,经黑龙江将军文绪奏请,于光绪八年(1882)将鄂伦春族五路八佐从布特哈衙门划出,置兴安城总管衙门专理其事。设副都统衔总管1员,副总管10人(其中满族副总管2人)。治所初设今黑龙江省龙镇县四站北太平湾新建之兴安城,后因衙署坍塌,寄居喀勒塔尔奇站,下仍设5路8佐。二十年(一作十九年),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以“建城专治,事无实效”为由,奏请清廷裁撤。此后,其所领分归黑龙江、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4城管辖,同时将5路8佐改为4路8旗16佐。

猜你喜欢

  • 都镇国

    ?—1885清代彝族土司。字化南。都天锡之子。四川凉山阿都正长官司兼副长官司(治今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年未及冠袭职。同治(1862—1874)初,率土兵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石达开部及

  • 青白盐

    一称乌白盐,池盐名称。产于盐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北)五原的乌池、白池等地。色有青、白二种。青盐品质纯净,稍带青绿色,比白盐为优。西夏建国前,党项人多用与宋朝边民交易谷麦。宋淳化四年(993),太

  • 西夏书

    书名。(1)清秦恩复撰,20卷,已佚。据清人张澍记述,系根据《东都事略》、《宋史》诸书史料,书未成而辍。《扬州府志·艺文类》著录。(2)清王昙撰,4卷,已佚。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据《南献遗征笺》著

  • 烛剌赤

    元代蒙古官名。意为“掌灯烛事者”。元大都(今北京)留守司所属仪鸾局下设烛刺赤提领所,掌殿庭灯烛张设之事。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置仪鸾局始设。武宗至大四年(1311),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

  • 聚姑

    清代四川阿都土官。彝族。雍正六年(1728),随清兵征伐凉山彝民,擒献首领,以功授阿都正长官司(治今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

  • 元丕

    422—503北魏宗室。鲜卑元氏(拓跋氏)。河间太守乐城侯兴都次子。太武帝拓跋焘时为羽林中郎,随帝南征,赐爵兴平子。献文帝拓跋弘即位,累迁侍中。讨平丞相乙浑之反,迁尚书令,改封东阳公。孝文帝宏即位后,

  • 洪古

    ①见“耶律弘古”(1308页) ②见“耶律李胡”(1312页)。

  • 相单程

    东汉武陵蛮起义首领。武陵郡(治今湖南溆浦县南)人。蛮族。原为武陵蛮族※精夫(酋长)。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率众起义,据险隘,攻郡县,拒击汉武威将军刘尚军,并乘汉军粮尽援绝退兵之机,大败汉军。二十

  • 辘轳车

    即“勒勒车”(1986页)。

  • 护法明公德运碑赞摩崖

    宋代云南大理国碑刻。全称《大理国护法明公德运碑赞》,亦称《威楚德运碑赞摩崖》、《高量成碑》、《德运碑》等。在今云南楚雄市区西20余公里薇溪山石崖上。碑文作者姓名剥蚀无考,自称是“大宋国建武军进士”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