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务府三旗护军营

内务府三旗护军营

即包衣护军营。清代包衣禁卫军之一。设于顺治(1644—1661)初,初隶领侍卫内大臣,后改隶内务府,几度于两者之间交替易辖。迄雍正元年(1723),最终定隶于总管内务府大臣。三旗各设:护军统领(正三品) 1人,正、副、委署护军参领各5人,护军校33人,蓝翎长(营教习)5人,委笔帖式10人,以掌治营务、办理文案。其护军系从包衣满洲、蒙古、汉军、朝鲜等族兵丁中选取力强艺精者充之,多时达1200余众。负责守卫内庭诸宫门,稽查出入。后自顺贞门(御花园北门)起,前至南三所(皇子居址)正门止,凡12门。帝王巡狩,以为扈从、警跸;凡典礼,以执仪役。雍正二年,圆明园亦设三旗包衣护军营,以120名护军轮班守卫诸宫门,设营总、参领各职,与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并隶于总统圆明园八旗事务大臣。

猜你喜欢

  • 格不什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中的初级学位。凡入寺学习诵经讲经之徒众,经10年学习期满,举行结业典礼,即可获此学位。以后仍可继续深造,或在寺中担任较低的职务。

  • 宝贝念珠

    书名。蒙古语称“额尔德尼·额利赫”。蒙古编年史。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左翼后旗协理噶尔丹台吉编著。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该书记载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及其以前十五世的佛事活动。除叙述蒙古一般

  • 百越先贤志

    书名。百越民族人物传记。4卷。明欧大任(字桢伯,广东顺德人,汉族)撰。内容收古代百越民族(东自会稽之于越,西至今广东、广西、越南之西瓯骆越)人物120人,各写一传。每传之末,注明参考书名,一字一句必有

  • 平夷碑记

    碑名。原碑在云南丽江(今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西的石鼓。清嘉庆八年(1803)九月,云贵总督觉罗琅玕立。碑高122厘米,宽60厘米,碑额四字,篆文;碑文12行,右行,正书。内容记述云南省丽江府维西厅(今

  • 盘紫

    契丹朝服名。据《辽史·仪卫志》:“臣僚戴毡冠,金花为饰,或加珠玉翠毛,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或纱冠制如乌纱帽,无檐,不擫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末缀珠。服紫窄袍,系※䩞鞢

  • 瑶八洞

    湖南瑶族聚居地之一。在今新宁县城西北,即麻林洞、大圳洞、圳源洞、黄岩洞、桃盆洞、深冲洞、黄背洞和罗源洞。号称八十里瑶山,除瑶族外还居住有苗、侗、壮、汉等民族。传说当地瑶民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

  • 朱力斤

    即“只儿斤”(551页)。

  • 八姓瑶

    见“巴哼”(405页)。

  • 丹阐

    满语音译,意为“母家”。清代后族之称。旗制三皇太后、皇后之母族在下五旗者,皆※抬旗(指有功旗员抬高旗籍之制),入上三旗;在上三旗者,则受殊遇。《清宫词》:“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丹阐几曾封贝

  • 罗缅

    哈尼族他称。分布在云南禄劝、武定、元谋等县。雍正《云南通志·种人》:“罗缅,禄劝有之”;康熙《元谋县志》载:武定、禄劝亦有罗缅。康熙《武定府志》:“罗缅,在和曲(今武定)之铺西、永北,禄劝之硝井等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