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刘禹锡

刘禹锡

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一说其先世为匈奴独孤氏。河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北魏东雍州刺史※刘亮七世孙。生于浙江嘉兴。贞元九年(793),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精于古文,善五言诗。初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典记室。后随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割据势力。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永贞元年(805),叔文失败后,坐贬连州刺史,未及至,再贬朗州司马。后历官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连、夔、苏、汝、同等州刺史。迁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会昌(841—846)初,加检校礼部尚书。卒,赠户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甚笃,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颇多,并称“刘白”。为人性情豪迈,善写带有政治色彩讽刺诗,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称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故又有“诗豪”雅号。其诗语言生动,风格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其中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诗句更是脍炙人口。但晚年部分作品,也流露出安于闲适等消极情绪。所著《天论》三篇,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著作。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驳斥了当时的“因果报应”、“天人感应”论等。有《刘梦得文集》(或作《刘宾客集》)。参见“刘禹锡集”(867页)。

猜你喜欢

  • 杨蕴

    宋代诚、徽州领主。一名杨通蕴。诚州(今湖南靖县)人。侗族。五代时大姓豪族,十峒总首领※杨再思之后裔,世袭其爵。唐时为溪峒州,宋初杨氏居之,号十峒首领,以其族姓散掌州峒,史称“诚州杨氏”。因其才雄过人,

  • 哈番

    清代官名。亦作哈方或哈峰。满语音译,意为“官员”,多用于中下级官吏。如“额者库”意为“主持事务的人”,“额者库哈番”即“主持事务的官员”。顺治元年(1644),改额者库汉名为“主事”,在尚书、侍郎、郎

  • 积福

    ?—1789清朝大臣。蒙古镶黄旗人。克勒特氏。乾隆五年(1740),由亲军授蓝翎侍卫。二十二年(1757),擢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二十三年,往西宁办理青海事务。二十四年,往西藏办事。二十五年,奏准在卫藏

  • 排持

    见“哈烈”(1630页)。

  • 特免部

    见“达密里部”(734页)。

  • 十七条协议

    全称《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因共有17项条款,故名。由中央人民政府以李维汉为首的4名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5名全权代表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

  • 苴梦冲

    ?—792唐代嶲州乌蛮勿邓部首领。“大鬼主”苴嵩卒,子苴骠离幼,遂嗣为“大鬼主”。辖地在两林部之北70里,占有今四川大渡河以南至越西、冕宁一带。与两林、丰琶二部合称东蛮三部。隶有邛部六姓、初裹五姓、东

  • 丹周才定

    1752—1827清代玉树第二十代囊谦王、千户。藏族。嘉庆元年(1796)会盟时,由西宁办事大臣策拔克颁给文书,更换牌照,划定所辖四界,并在盟会上协同主事官员调解阿夏百户陈增与中坝百户昂赛间的纠纷。后

  • 思巴儿监藏

    ?—1425即“灵赞善王”。明代藏传佛教名僧。藏族。生于四川甘孜州灵藏地,故《明史》又称“灵藏僧”。永乐四年(1406),遣使贡于明,受封灌顶国师。次年,加封“赞善王”。其兄朵甘卫都指挥使剌兀监藏卒,

  • 欧米欧喀

    拉祐语音译,意为“个人财产”。解放前云南耿马县福荣区拉祐族母系大家庭中的每个对偶小家庭的私人财物。过去每个母系大家庭中一般包括七八个甚至一二十个从妻居的对偶小家庭。随着母系大家庭的逐步解体,在大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