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别乞

别乞

蒙古语音译。又作“别”、“伯”、“毕”、“卑”。源于突厥语,意为“贵人”、“官人”。《元史语解》卷8:“伯克,回回官名”。唐代汉译“”,近代音译“伯克”。《元朝秘史》释作“官名”,据《秘史》,在蒙古族中,其意有三:(1)长子系统的部落首领之称号,意为“族长”、“酋长”。如主儿乞部长撒察、蔑儿乞部长脱黑脱阿,均称别乞;(2)用于萨满教巫师,意为“僧正”、“大祭司”,依蒙古俗,享此称者,骑白马、着白衣,聚会时位于众人之上,备受尊敬;(3)诸部首领或汗之女亦享有此称,或译作“别吉”、“伯姬”,有“公主”之意。成吉思汗女豁真、克烈部王罕女察兀儿皆称“别乞”。一说此词与蒙古公主所用之“别吉”无关。

猜你喜欢

  • 西藏王臣记

    书名。全名直译为《西藏史春之女王歌》,藏族又简称《五世达赖史》。1957年以《西藏王臣记》译名排印此书藏文版,国内藏学界多通用此名。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著。成书于明崇祯十六年(

  • 可黎可足

    唐代吐蕃赞普。即赤祖德赞,又名日巴坚。参见“赤祖德赞”(1014页)。

  • 阿史那苏尼失

    ?—634唐代东突厥汗族。阿史那氏。※启民可汗母弟。始毕可汗(608—619年在位)时,任沙钵罗设,有属众5万帐,游牧于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西北。颉利可汗(620—630年在位)时,立为小可汗。贞观

  • 崇禧寺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60里大青山南麓的鄂奇特山谷。清顺治十二年(1655),额尔德尼达彦齐呼图克图主持兴建。康熙五十二年(1713),赐名崇禧寺。此寺住持名义上为额尔德尼达彦齐呼图克图,实

  • 忽儿札胡思

    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又译忽儿察忽思、忽儿札忽思。享“杯禄汗”(又译不亦鲁黑罕)尊号。※马儿忽思长子,克烈部著名首领※王罕之父。据《史集》载,驻牧于斡儿塔·巴刺合孙。其父被塔塔儿部长纳兀儿·不亦鲁黑

  • 女真字海龙摩崖

    摩崖名。金大定七年(1167)以女真字刻于摩崖上,追述收国二年(1116)在番儿必罕设立谋克事。因位于吉林省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小杨树乡庆云堡村,故又名“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等。

  • 寿之

    见“耶律伯坚”(1313页)。

  • 金闵宗

    见“完颜亶”(1147页)。

  • 尚斯德

    见“商卓特巴”(2093页)。

  • 讬尔和札萨克旗

    见“土尔扈特西旗”(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