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罕和卓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黑山派和卓。又译札干和卓。原名雅库布。维吾尔族。叶尔羌(今莎车)人。黑山派首领※达尼雅尔和卓长子。雍正八年(1730)左右,被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授为叶尔羌阿奇木伯克。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封建主内讧,与弟尤素甫和卓谋自立,为达瓦齐所怨。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定伊犁,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奉命招抚南疆,遣兵与布拉呢敦战于乌什,兵败,退守喀什噶尔(今喀什)。后因部众哗变,走叶尔羌。复败,被擒杀。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黑山派和卓。又译札干和卓。原名雅库布。维吾尔族。叶尔羌(今莎车)人。黑山派首领※达尼雅尔和卓长子。雍正八年(1730)左右,被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授为叶尔羌阿奇木伯克。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封建主内讧,与弟尤素甫和卓谋自立,为达瓦齐所怨。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定伊犁,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奉命招抚南疆,遣兵与布拉呢敦战于乌什,兵败,退守喀什噶尔(今喀什)。后因部众哗变,走叶尔羌。复败,被擒杀。
即“速末水”(1840页)。
见“王政”(202页)。
海南黎族一种风习的汉语俗称。一些地方的黎族称“略亚”,意思是唱歌和玩乐器,也有个别地方称“堂地”,意为“男女结交”。旧时海南岛黎族青年男女普遍盛行的一种社交活动。女儿长成后,结伴上山砍回木料,由父兄帮
即“婆罗门”(2128页)。
又名尊者绛曲约。吐蕃达磨赞普八世孙,扎西拉德第三子。曾派译师贾尊珠僧格及纳措促陈杰哇携16秤黄金赴印度,于宋庆历二年(1042)迎请印度著名佛学家阿底峡来吐蕃广传显密佛学。在阿里普兰区之托林寺会见阿底
官名。专主护卫南单于事。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十四年,中郎将韩统、刘襄曾先后权行其事,未置官职。二十六年,南匈奴呼韩延邪单于入居云中郡(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河郡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后
回族族谱名。初辑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蒲氏之八世孙蒲携南与其子孙共同编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咸丰五年(1855)、光绪七年(1881)、三十三年(1907)五次重修。1913年付印
即“貊”(1732页)。
见“屈列”(1545页)。
藏语音译。此称吐蕃时已有。意“男仆”、“男佣人”。女仆、女佣人则称“约么”。在解放前西藏农奴制社会中,长年性佣人,多对主人有人身依附关系,不能自由离去。终身为仆者,称为“才约”,是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