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龙傣族反土司斗争
1913年,云南西双版纳勐龙傣族人民不堪土司压迫剥削,在岩宰领导下揭竿起义,参加斗争者达3000人,攻破勐龙城,将土司驱逐出境。岩宰等打开土司谷仓,将粮食发放给农民。土司逃匿于森林,遣人向思普沿边行政总局求救,局长柯树勋率陆军警备队到勐龙,一面以优势兵力包围抗暴群众,一面采取分化措施,瓦解起义群众,使起义队伍解体。但起义仍取得一定胜利,迫使当局减免当年官租一半。
1913年,云南西双版纳勐龙傣族人民不堪土司压迫剥削,在岩宰领导下揭竿起义,参加斗争者达3000人,攻破勐龙城,将土司驱逐出境。岩宰等打开土司谷仓,将粮食发放给农民。土司逃匿于森林,遣人向思普沿边行政总局求救,局长柯树勋率陆军警备队到勐龙,一面以优势兵力包围抗暴群众,一面采取分化措施,瓦解起义群众,使起义队伍解体。但起义仍取得一定胜利,迫使当局减免当年官租一半。
见“泥撅处罗可汗”(1515页)。
见“拔也古”(1363页)。
见“捕喝”(1854页)。
藏语音译,意为“马头”。元时已有此称。旧时西藏牧区以牧奴私有牲畜数划定的※外差计算单位。照原西藏地方政府于20世纪20年代的规定,每一匹半马、6头牛、36只绵羊或72只山羊,须各负担一个当郭的外差,3
即“夹谷清臣”(749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阿鲁埃得本为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之一抹里。
官名。元代始置,职位仅次于安抚使。明代为世袭土官,秩正六品,为安抚使佐贰。参见“安抚使”(908页)。
见“库页岛”(1109页)。
见“秃里”(1082页)。
书名。亦名《征南录》。孙沔镇压侬智高起义记。一卷。北宋滕甫(字元发,一字达道,浙江东阳人)撰。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起义军据邕州,宋朝派狄青、孙沔、余靖率宋军前往镇压。次年,事平。狄青率宋军归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