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包衣阿哈

包衣阿哈

满语音译。 “包衣”意为“家内的”或“府中的”;“阿哈”意为“奴隶”。汉译为“家奴”、“奴隶”、“奴仆”或“奴才”。简称“包衣”或“阿哈”。明清时期女真及满洲社会中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的阶层。为主人所占有,没有人身自由,听任君主、家主支配,从事各种家务和生产劳动。拥有包衣阿哈与牲畜的多寡同是衡量其人贫富、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准。主要来源于战俘、降人、负债者、罪犯及其家属、包衣所生子女等。此内并非纯系汉人,占有者亦非全是满洲。随着奴隶制向前发展和变化,促使本阶层人逐渐分化为包衣和阿哈,这两种人之间有一定的差别。满洲贵族既需要衣饰等技工、内府诸兵卫、仪仗诸吹鼓手,也需要听从使唤的一般服役人。这样,汗和贝勒等府中就有包衣和阿哈之分,而八旗官兵人等家内的奴仆,只有阿哈一类,占有者也包括汉军人等。入关后,由于满洲封建化的加深,其称谓也更加明显:内务府沿袭“包衣牛录”、“珲托和”等组织形式,重新分编为满洲佐领(包括蒙古人)、※旗鼓佐领(汉人)、※内管领(满蒙汉人俱有)等,此等组织内之人及宗室王公府所属者,概通称为包衣,而一般官兵家内的阿哈,则改从汉语称“家人”,旗籍上注称“户下人”。包衣中亦有因功绩而跻身于显贵者,其家也拥有“家人”,如内务府郎中、江宁织造官曹寅,便拥有“家人”过百。参见“包衣”(585页)、“阿哈”(1194页)。

猜你喜欢

  • 镇西府学

    清代新疆官学名。校址在府所在地(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县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置。每年通过考试录取文童3名,武童3名。有教授1员。

  • 张玄素

    金朝大臣。字子真。清代文献作张元素。渤海族遗裔,先世在渤海国亡后被辽迁置辽阳(今辽宁辽阳市)。辽节度使张匡子。以荫得官。初附高永昌据东京(今辽宁辽阳市)反辽,金将斡鲁军至,出降,授世袭猛安。金太安(1

  • 屠耆王

    匈奴官名。位仅次于单于。匈奴谓“贤”曰“屠耆”,意为“贤王”。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时始置,分左右,由单于子弟充任,其号世袭。左屠耆王辖匈奴东部,南与汉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县一带)相对,东

  • 伊州

    渤海王国置。为东平府依郭州,领县不详(史只载东平府辖5州共18县)。州治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密山县东南临湖村西废墟,有在该省依兰县附近等说(详“东平府”)。辽灭渤海后废,其民似被辽太祖迁至今辽宁新民县至开

  • 阴河

    河流名。古称落马河。为老哈河支流。发源于河北省围场县三义号赛罕达坝下的千茬林子。全长154.5公里。其支流有西路嘎河、板沟河、憋龙沟河、狮子沟河等,多为季节河。流至赤峰北与锡伯河相汇,锡伯河为阳河,其

  • 东鳀

    古地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载:“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有学者认为指今台湾澎湖等地。多数学者据《后汉书·东鳀传》载有东鳀、亶州、夷州并提,而夷州即今之台湾以为通说,推断东鳀应

  • 乌力楞

    鄂伦春族和游猎鄂温克人的一种公社组织。鄂伦春语音译,由通古斯语“乌力尔托”一词引申而来,意为“子孙们”。最初由同一父系祖先之三四代后裔的个体小家庭组成,户数不等,少则3—4户,多则10余户。户数不多的

  • 额勒里

    西部哈萨克(奇齐克玉兹)苏勒坦。一译额呼里、额尔类、额勒里纳拉里。※阿布尔海里汗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率兵万余往吹河地方,谋结纳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萨尔图根巴图尔等劫掠土尔扈特台吉舍楞,未

  • 察布察尔大渠

    见“锡伯渠”(2364页)。

  • 洛环水

    即“洛孤水”(17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