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匈奴

北匈奴

东汉时对留居漠北之匈奴人的称呼。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蒲奴单于立,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恨,于二十四年自立为䤈落尸逐鞮单于(袭祖父号,亦称呼韩邪单于),遣使赴汉,奉藩称臣,自是,匈奴分裂为南北。蒲奴率部留居漠北,控制西域诸国,与汉和南匈奴对抗,史称北匈奴。因连遭乌桓、南匈奴袭击,兵败,族众离叛降汉,于二十七、二十八年连续遣使贡献,求和亲通市。后时叛时降,不断与汉、南匈奴军战。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乘其众叛衰耗之机,南匈奴攻其南,丁零略其北,鲜卑击其东,西域袭其西,四面受敌,不复自立,远引而去。章和元年(公元87年),左地遭鲜卑袭击,兵败,优留单于被杀,内部大乱,屈兰、储卑、胡都须等58部20余万人、兵8干余降汉,势益衰。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为汉将窦宪及南单于兵败于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北部之额布根山),丧师万余,降者81部,20余万人。二年、三年,又连遭袭击,兵败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北单于逃匿不知所终,新单于于除鞬被迫请降。五年,复叛,北归,为汉将王辅等追杀,部众溃散,部分西迁,约10余万落(即户)为鲜卑所并,其地亦为鲜卑据有。次年,降众15部20余万人复反,胁立逢侯为单于,兵败,出塞。分为2部,逢侯自领右部屯涿邪山(今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下,左部驻朔方西北。连年遭南匈奴袭击,困迫。安帝元初五年(118),归降,被徙颍川郡(今河南禹县),不知所终。此年,北单于世系不明。

猜你喜欢

  • 尕得林耶

    参见“嘎的林耶”(2450页)。

  • 高禾

    ?—1872清咸丰年间苗族起义首领。贵州台拱(今台江)人。苗族。咸丰元年至三年(1851—1853),台拱地区连遭水、旱、虫灾,粮食歉收,而租赋不减,激起苗民不满。三年,与苗民※九松率台拱、黎平、古州

  • 乌古部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称乌古里、乌骨里、乌虎里、于厥、于厥里、于骨里、于谐里、尉厥里、羽厥、妪厥律等。辽代始见于史书记载,为人数众多的部落集团,分布于今克鲁伦河下游、呼伦湖、哈拉哈河及根河、海拉尔河等

  • 都尔格齐诺颜

    见“昆都伦乌巴什”(1410页)。

  • 沱州

    渤海王国置。《辽史·地理志》作陀州。因近湄沱湖(今兴凯湖)得名。为东平府所辖5州之一。治州故址今有人说为兴凯湖西岸前苏联沿海州新尼科拉耶夫卡以北之废墟。辽灭渤海后废。

  • 通吉雅江

    见“佟佳江”(1095页)。

  • 续资治通鉴长编

    书名。南宋李焘(1115—1184)撰。520卷。孝宗隆兴元年(1163)至淳熙四年(1177)陆续呈进。焘,丹棱(今四川洪雅)人,字仁甫,任地方官及兵部员外郎等多年。博览群书,熟悉当代典故。取北宋9

  • 契丹语音译,意为“心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宫卫※弘义宫,契丹语音译为“算斡鲁朵”。

  • 孟缅长官司

    云南土司名。明宣德五年(1430)置,一说万历(1573—1620)中置。辖境为今云南临沧县及双江县部分地区。元时属景东府地,明隶云州。清乾隆十二年(1747,一说十一年,1746)改置厅,隶顺宁府。

  • 伊犁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新疆伊犁额鲁特人专称。见“额鲁特营”(25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