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五善射处

十五善射处

清代衙署名。清制:满洲八旗各选善射者15名组成一个御用的特技组织,称“十五善射”。旧例,多从王公贵族、文武大臣、侍卫官员中挑选,兵丁难于入选。乾隆三十九年(1774),改从八旗兵丁、※拜唐阿、※闲散宗室中挑选;又在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内,不拘步射、骑射、鹄射,每旗再增选15名,合计由165名组成,置十五善射处,以设管理大臣1员、翼长2员掌其事。入选者,凡官员,赏顶戴花翎,食原俸;凡兵丁,赏六品顶戴蓝翎,食原饷。除每月定时练习射艺外,“凡皇上御射,皆侍侧;命射,则随射。”(《啸亭续录》卷1)逢武科殿试时,为校阅马步箭,通例先派十五善射者为先导,名曰引射,以壮观瞻。清诸帝王皆号召以满语、骑射为立国根本,是处之设,亦是口号下基本之设。

猜你喜欢

  • 布笼巴

    珞巴族崩尼部落方言音译,意为“结盟为友”。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区。旧时崩尼、崩如诸部落结盟的一种宗教仪式。结盟可在两部落间进行。首先,两部落的代表协商,达成结盟的协议后,双方定下日期。一

  • 夹谷清臣

    1133—1202金大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治今黑龙江依兰)桓笃人。女真族。夹谷(亦作夹古、加古)氏。善骑射。皇统八年(1148),袭祖驳达猛安。大定元年(1161),以拥戴功迁昭武大将军。从右副

  • 陈友

    ?—1468明朝将领。西域人后裔。一说为蒙古族。入居安徽全椒县。通蒙古语,熟悉蒙古事务。正统(1436—1449)初,授千户,后累迁都指挥佥事。频年出使瓦剌有劳,进都指挥使。正统九年(1444),充宁

  • 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文

    碑铭。乾隆二十四年(1759)立于北京国子监。清高宗弘历撰文,以满、汉文镌刻。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引言,后半部为四言韵文。记述大小和卓木引兵叛乱及清军出师击敌经过。为研究清军平定布拉呢敦、霍集占之乱重

  • 钦若绛曲班桑

    ?—1920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光绪十八年(1892),为堪钦,主管哲蚌寺建筑工程。二十三年(1897),为堪钦,筹备十三世达赖喇嘛巡行三大寺。二十七年(1901)升任喇嘛噶伦。二十九年(1903

  • 罗卜藏额璘沁

    ?—1693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又译罗卜藏额琳沁、罗卜藏林辰。绰罗斯氏。※巴图尔珲台吉弟※楚琥尔乌巴什第五子。康熙十五年(1676),遭噶尔丹侵掠,与父同被执。二十八年(1689),乘噶尔丹出攻喀

  • 朵思忒马黑麻

    ?—1468或1469※东察合台汗国第十代汗。《明史》称别失八里王。蒙古族。※也先不花汗之子。1462年,父卒,继位,因羽奴思在汗国西部自立为汗,仅统治汗国东部。好战,在位期间,屡扰周邻诸地,掠夺财富

  • 步落稽

    即“稽胡”(2512页)。

  • 察罕诺们汗旗

    清代游牧喇嘛旗之一。俗称白佛旗。雍正三年(1725)置。辖4佐领。附青海诸蒙古牧,不参与会盟,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初驻牧黄河东岸,乾隆末年私越河北。道光三年(1823),被勒回河南。牧地东至龙羊峡河口

  • 马二元帅府

    回族农民义军将领马仲府第。在贵州省贞丰县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回族农民起义军将领马仲(马斯俊)镇守贞丰州,将州府所在地改为元帅府。人称马为“马二元帅”故名。原有正厅3间,左右厢房各2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