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却藏寺

却藏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互助县。清顺治六年(1649),第一世却藏活佛南杰班觉建。雍正元年(1723)毁于罗卜藏丹津之乱,后重建。乾隆三十年(1765),清朝赐“广教寺”(亦云广济寺)匾额,许建九龙壁一座,后再赐“祥轮永护”匾额。同治年间(1862—1874),再次被毁。光绪十三年(1887),五世却藏罗桑图登雪珠尼玛重建。寺内有大经堂、小经堂、千佛殿,并有却藏、章嘉、赛赤、归化、莲花、丹斗、阿群、麻干、夏日等活佛之拉让和吉哇昂,建筑宏伟。设有显宗、时轮学院,采用哲蚌寺郭莽扎仓教程,并在扎仓内设有本寺“却藏康村”。其属寺有化隆县夏琼寺、湟源县扎藏寺、贵德县白马寺等。信徒为青海藏族、蒙古族、土族。寺主却藏活佛,是清朝在青海最早敕封的呼图克图之一。有祈愿法会、金刚佛修供会,及弁经考试等宗教活动。每年正月在千佛殿前举行酥油花会,为期14天,远近各族人民纷纷赶会拜佛。

猜你喜欢

  • 西施

    又称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佳丽。浙江诸暨苧罗村人。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4),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屈辱求和,并入吴为质。勾践为了博得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与范蠡施以美人计。与郑旦两人被选,献于吴王。吴王

  • 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官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土司是元代以来封建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对其土著首领授与世袭官职,使其仍按传统旧俗管理原辖区及百姓,通过他们对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的特殊地

  • 河西党项

    见“雪山党项”(2036页)。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锡伯格图,西接赛音诺颜部中前旗,南临军台,北抵齐克达噶图岭。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三十年(1691),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子班第达额尔德尼纳木札勒归清,授札萨克,建旗。

  • 满夷谷

    汉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为军事要冲,汉与匈奴屡战于此。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南单于屯屠河(何),率万余骑出其地与汉军合击北匈奴。六年,汉将任尚统乌桓、鲜卑兵大败北单于逢侯于该地,

  • 瓯越

    即“东瓯”(507页)。

  • 越嶲羌

    西羌的一支。参见“旄牛羌”(1902页)。

  • 苏喇昂邦

    官名。满语音译, “苏喇”意为“松散”,“昂邦”意为“大臣”,即清代所设的散秩大臣。充皇帝侍卫官,从二品,列为八旗世职官之一。多以品秩不一的勋旧大臣之子孙充任,后亦以八旗世爵中公、侯、伯兼授。盖出于欲

  • 阿山·海戈

    15世纪哈萨克著名诗人。哲学家。原名阿山。初住金帐汗国都城萨莱,后牧居喀山,成为穆罕买提可汗(乌勒满别克汗)帐中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明正统十年(1445),汗死,金帐汗国瓦解后,返回哈萨克草原,任哈萨克

  • 赵坛

    ?—1865清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正炖子(一说为侄)。咸丰二年(1852)父卒,于次年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管土司事务。同治元年(1862),奉命率本部兵守狄道州城,抵御西北回民反清起义军。受朝廷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