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州蛮
见“溆州蛮”(2285页)。
见“溆州蛮”(2285页)。
书名。全称为《1722—1724年炮兵上尉翁科夫斯基出使准噶尔洪台吉策妄阿拉布坦处及其旅行日记》。文件刊本初载于1877年圣彼得堡《俄罗斯地理学会丛刊·民族学类》第10卷第2期。书中不仅详尽叙述了翁科
①见“屈利俟毗可汗”(1546页)。②见“莫何”(1823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名。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之一抹里名灭母邻母。
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怒江地区怒族人对一种祭鬼巫师的称呼。过去怒族人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的疾病与死亡,皆为各种“鬼灵”所害,因而产生了主持祭鬼、驱鬼的巫师,“达施”为其中一种,能查知病者为何种“鬼”所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幼年宿卫禁廷。光绪十五年(1889),擢正黄旗副都统,十七年(1891),授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副都统。二十四年(1898),累官护军统领。
契丹大字印章。各地收藏印章颇多,经辨识出的契丹大字印有10余颗(契丹小字印还未发现),以此印最为典型。1965年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河南营子乡东台村附近辽遗址。现藏赤峰市博物馆。铜质鎏金。印面方形,边
汉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为军事要冲,汉与匈奴屡战于此。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南单于屯屠河(何),率万余骑出其地与汉军合击北匈奴。六年,汉将任尚统乌桓、鲜卑兵大败北单于逢侯于该地,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合刻墓志。上右部刻契丹大字19行,271字;下部刻汉字24行,511字,两者不对译。契丹字尚不可解,汉字叙墓主人身世。耶律延宁(946—985),官至※羽厥里节度使。墓志于1964年
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之一。以模仿挤奶动作,故名。劳动之余,青年妇女在轻快的节奏中翩翩起舞,模仿挤奶过程中的各种动作,舞姿优美轻柔,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抒情风味,尤以抖肩,翻腕等动作著称。表现出蒙古族劳动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和塔齐”。“火都”或“豁脱”,今译“浩特”,蒙古语意为“城”,“赤”意为“司事人”。《元史语解》释为“司城人”。如蒙古将领也速答儿初以属行枢密院火都赤之职习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