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松

吉松

藏语音译,意为“王的扈卫”。旧时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地方基层组织头人。每乡人数不等,世袭。轮流负责掌管全乡政务,充当土司随从,每人每年约3个月,自备伙食,无报酬。每人从土司处领有1个或2个“兴卡”(即田庄,汉称庄房或差房)。要向政府交纳公粮,给土司支差役,交纳贡赋。一般占有一户或几户“科巴”(意为“需要的人”,有属民之意)和“约布”(服役的人),为其种地、砍柴、修房等。享有特权,可轮流担任“更查”(土司下高级官吏)和“竹本”(土司内管家),并能参加头人会议。战时充任中下级带兵官,并自带马匹、枪支为土司当差。逃亡或绝嗣者,土司选“俄布”(头人)或差巴(支差者)承袭其房名及身份。可与土司通婚。

猜你喜欢

  • 云南蛮司志

    民族史书。清毛奇龄(1623—1716)撰。此为《西河合集》本《蛮司合志》一书之8—11卷。王崧《云南备征志》收此4卷,题曰:《云南蛮司志》。首载总叙,为云南诸土司之拾捕、安辑、授职、习俗之大略,与四

  • 郑那忠

    明弘治、正德间万州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万州鹧鸪峒人。黎族。弘治十七年(1504),于鹧鸪、龙吟等黎峒聚众反抗地方官府,击毙前往镇压之海南督备指挥谷泰,乐会、陵水等县黎人相继应之,其势益炽,屡败官军。正

  • 蒙古风

    蒙古文化研究社出版的刊物。由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古族王华兴集合蒙古文化社同人及有志忠于蒙古文化事业赞助者共同创办。1948年5月5日创刊。以复兴蒙古文化为目的。为综合性的杂志,内容有论著、研究和转载等。刊

  • 坐妹

    侗族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择偶活动。又名“行歌坐月”。流行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地。每当夜色降临,未婚青年男女三五成群聚集鼓楼,或谈心,或唱歌;有些男青年则三三两两怀抱琵琶,走村串寨,寻找意中人,倾诉衷情。

  • 卡不本

    藏语音译,唐代汉文译称为“守城官”。吐蕃官名。职责为驻守城池。相当于当时唐朝之“守捉”,或“大城防使”。

  • 可吉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阿吉河卫。正统(1436—1449)后设。清代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县)东北50里有克音城。《满洲源流考改作克音河卫,并说清太宗天聪九年(1635)时,克音噶珊首领来

  • 耶律怀义

    金大臣。本名孛迭。契丹族。耶律氏。辽宗室子。初仕辽,年24,以战功累迁同知点检司事。谏阻辽天祚帝谋奔于夏,不听,遂窃取辽帝厩马降金。领谋克从军,随完颜宗翰等经略西方。太宗天会(1123—1135)初,

  • 鹿唇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一说所指之鹿为犴达犴(驼鹿),出没于森林和草原。鹿肉鲜美,富营养,为滋补佳肴,其唇更为珍馐。元代被宫廷列入“八珍”,用于御膳和“诈马宴”、“马奶子宴”等高级

  • 思巴儿监藏

    ?—1425即“灵赞善王”。明代藏传佛教名僧。藏族。生于四川甘孜州灵藏地,故《明史》又称“灵藏僧”。永乐四年(1406),遣使贡于明,受封灌顶国师。次年,加封“赞善王”。其兄朵甘卫都指挥使剌兀监藏卒,

  • 爷老

    见“拽剌”(1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