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7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副都统喀齐兰孙,吏部尚书凯音布子。初袭骑都尉。雍正元年(1723),迁郎中。五年,袭世管佐领。九年(1731),官兵部左侍郎。十年,充八旗通志馆副总
504—554东魏、北齐大臣。字杀鬼。敕勒叱列氏(又作叱利、叱伏列氏,后改李氏)。代郡西部人,世为酋帅。中军大都督叱列延庆之侄。史称其善骑射。袭第一领民酋长、临江伯。孝昌(525—527)末,补别将。
清满洲旗人妇女的服装。因脱胎于满族妇女的长袍,满族被称为旗人,故称。顺治初年开始流行于中原地区,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穿着。初时袖口平而肥大,腰身宽大直统,下摆不开衩,长可掩足,身上绣以各种纹饰。
西夏皇族姓氏。西夏汉文本《杂字》番姓部第一姓。原为党项8部之一拓拔氏。唐代赐姓李,宋代赐姓赵。元昊立国前改此姓,有“近亲的党项”之意。不包括疏族。元代又写作乌密氏或於弥氏。
古刀名。十六国时期夏国鲜卑人※叱干阿利督造。大夏凤翔元年(413),夏主铁弗匈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10万人于朔水之北,黑水之南,营筑都城,称统万城。并督造五兵之器,锻制百炼钢刀,
即“达兰达葩”(731页)。
旧时西藏地方法典之一。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和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管理藏事后,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就原有法典※《十三法》中删去“职官制度法”一条而成,故名。参见“十五法”(8页)。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诏传》谓:“慈爽主礼”,即掌管内外各种礼节及仪式等,类似中央王朝的礼部。主官由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任。
?—1362明开国前将领。字通甫,濠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回族。初从朱元璋起兵反元,充先锋。渡江后,随诸将取和州(今安徽和县)、太平(今安徽当涂县)、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拔
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东北约30公里处。当地称阿伦斯木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60米,东西宽约1200米。由于汪古部赵王治所,盛行景教,故有景教寺院遗迹及景教十字架形遗物和石刻、石棺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