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扎布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人。初随汗王部众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乾隆十九年(1754),受土尔扈特汗王敦罗布喇什派遣,借道俄境归国,于二十一年(1756)抵北京。七月,清政府应其请求,派麒麟保护送其赴西藏礼佛,返回后入觐于承德,受礼遇,乾隆帝曾在避暑山庄五次赐宴。他向乾隆帝陈述土尔扈特西迁原委和久居异地的思乡之情,并呈所居疆域之图。敦罗布喇什委其所献之黑绒镶银花的弓袋与箭束,至今仍保存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人。初随汗王部众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乾隆十九年(1754),受土尔扈特汗王敦罗布喇什派遣,借道俄境归国,于二十一年(1756)抵北京。七月,清政府应其请求,派麒麟保护送其赴西藏礼佛,返回后入觐于承德,受礼遇,乾隆帝曾在避暑山庄五次赐宴。他向乾隆帝陈述土尔扈特西迁原委和久居异地的思乡之情,并呈所居疆域之图。敦罗布喇什委其所献之黑绒镶银花的弓袋与箭束,至今仍保存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参见“勃令驿”(1584页)。
明代哈尼族土司。旧属临安府。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明洪武(1368—1398)时,为鼓励农垦,对率众开壁荒山,扩大耕地面积的和泥首领龙咀,从纳楼分出,给予土司职衔,建立巡检,世领其所辟地区。主
我国景颇族中自称勒期的支系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与景颇族载瓦语比较接近。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瑞丽等县。以潞西县中山区中心乡勒期话为例。语音特点;单
明代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五年(1372)建置。前身为元盘顺府、盘顺军民安抚司。治所位于今湖北鹤峰县境。隶容美宣抚司。
中国民间特种工艺。清末民初由北京回回民间风筝艺人哈国良所创制,故名。父子相传,已历三代。今传至第四代哈亦奇。分为硬膀、软膀、拍子、长串、长尾、圆径、折叠等数类,200余种。最大可达丈余,最小只有3寸。
?—1817清云南临安府纳更巡检司土司。哈尼族。嘉庆二十二年(1817),率子随清军前往镇压澜沧江以西※高罗衣(哈尼族)等领导的反对土司与清朝统治的各族人民起义,于逢春岭被义军击杀。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伶、伶僚、峒人。始见于宋代。分布在沅、靖及辰州(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与宋以前的骆越有渊源关系。《龙胜厅志》载:“伶与侗同”。《融县志》也称“侗即伶”。语言大体与今侗
元末明初文官和诗人。字道夫。蒙古族。据称其先人有号答禄子者,子孙因之,故以答禄为氏。自号洛上人或洛上翁。元惠宗(顺帝)至正(1341—1370)初,登进士,任秘书监管勾,后出任河南北道廉访司佥事。入明
即“榜什”(2420页)。
?—1871清咸同年间哈尼族起义首领。又名田政、田以政。咸丰三年(1853),与普顺义(彝族)领导镇沅、新平一带哈尼族、彝族人民起义,占领镇沅全境和新平县哀牢山西麓,拥众5000余人。六年(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