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林之战

和林之战

明朝与北元的一次战争。洪武三年(1370),明军分别在西北及北方取得对北元的※沈儿峪战役和※应昌战役的胜利,故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及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均退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与盘据辽东的北元丞相※纳哈出所率20万众相倚为势,伺机南下。五年(1372)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徐达、李文忠、※冯胜(回族)率15万兵分三路出征和林,力图一举消灭北元。徐达率中路军由山西出雁门关,趋和林。三月,前锋※蓝玉(回族,一说苗族)抵土剌河(今土拉河),败扩廓军。扩廓与元将贺宗哲会合,整兵于和林之北,以待明军。徐达、蓝玉违背太祖“迟重”以诱敌来战的方略,亦未待东、西路军,孤军轻进,于五月六日兵败和林之北,急退兵保塞,死者数万人(一说万余人)。李文忠率东路军由居庸关至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胪朐河(今克鲁伦河),进至土剌河,与北元接战,小胜。时已六月,中路徐达早已败退,两路未能会师,李文忠亦成孤军,复与北元激战于阿鲁浑河(今鄂尔浑河)、聘海(元代作称海,在和林北部),双方损失相当,无力再战。东路亦于七月撤军。冯胜率西路军至兰州,经西凉(今武威)、永昌、甘州(今张掖),进至亦集乃路(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哈拉和图),所向皆捷。复引兵至瓜州(在今甘肃安西西南)、沙州(在今甘肃敦煌西)。因中、东路败退,西路亦于十月“全师而还”。此役结果,明太祖会攻和林的计划破产,北元乘胜挥师南下,兵至怀柔。明军被迫处于守势,组建骑兵,以图再次北征。

猜你喜欢

  • 七姓民

    部分白族的他称。指居于今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白族。主要散居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赫章县,两县人口2千余人,与当地彝族、汉族杂居。有张、苏、李、赵、许、钱、杨7姓,故被当地汉族称为“七姓民”,彝语称“罗

  • 回回屯田

    元代对回回人屯田的称谓。元时迁于中国的回回人日增,被安置于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云南、安徽、河南等地从事屯垦牧养。有军屯和民屯两种。至元十八年(1281),诏命“括回回炮手散居他郡者,悉令赴南

  • 豆卢瑑

    ?—879唐朝大臣。字希真。河东(今山西境)人。先世鲜卑豆卢氏。祖豆卢愿、父豆卢籍,皆以进士擢第。大中十三年(859),登进士科。咸通(860—874)末,累迁兵部员外郎,转户部郎中知制诰,召充翰林学

  • 曲先

    即“苦叉”(1330页)。

  • 更将

    布依语音译,汉语称“祭山神”。布依族传统宗教节日。流行于黔南、黔西南布依族地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初五举行。据(乾隆)《南笼府志》卷二载:“(仲家)每岁三月初三宰猪、牛祭山,各寨分肉,男妇饮酒,食黄糯

  • 完颜素兰

    ?—1230金大臣。一名翼,字伯扬。女真族。完颜氏。至宁元年(1213)策论进士。累迁应奉翰林文字,权监察御史。翌年,金宣宗迁都南京(今开封),继召留守中都(今北京)的太子守忠亦赴南京,他力谏留太子共

  • 混同江

    古水名。辽太平四年(1024)圣宗诏改鸭子河为混同江,始见其名。辽与金初仅指鸭子河(今北流松花江下段与东流松花江上段),后指今松花江及黑龙江下游,清代指今松花江与黑龙江合流后之黑龙江流段。另说,《松漠

  • 鹿角

    参见“鄂尔布”(2049页)。

  • 南诏越国公

    唐代南诏第四世王皮逻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被唐皇封为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见“皮逻阁”(671页)。

  • 长沙郡

    古郡名。秦置,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西汉高帝五年(前202),改为长沙国。王莽时,称填蛮。属荆州。东汉复为郡,辖县13。隋开皇(581—600)中废。大业(605—618)、唐天宝(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