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打鲁瑰部
见“品达鲁虢部”(1651页)。
见“品达鲁虢部”(1651页)。
辽东丹国大臣。渤海人。一作列周义。渤海国亡后仕于东丹国,官南海府都督。后唐清泰二年(东丹甘露十年,935)十二月(一作十一月),奉命朝后唐,贡方物。翌年二月,后唐授以检校工部尚书,旋返归。
清代苗民抵抗茶贡的碑记。撰者不详。原碑立于贵州贵定县仰望乡牛屎寨口(一作“关口寨”)路旁。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立。碑高1.1米,宽0.8米,厚0.1米。额题阴刻双线楷书“万古流芳”4字。正文
1801—1873清代蒙古族女诗人。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喀尔喀部人。字莲友。4岁随父母入京,7岁入私塾,12岁能诗赋,15岁通五经,17岁嫁于清宗室和硕肃亲王豪恪之子恒恩。在师尊归真道人教导下,对诗歌有
?—1840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索绰络氏。字煦斋。尚书德保子。少有隽才,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嘉庆三年(1798),官侍读学士,历任内阁学士、内务府大臣、理藩院、工部侍郎等,数奉使出按事
契丹语。①契丹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道宗※太和宫。天祚帝※永昌宫下一抹里亦是名。 ②军名。契丹建有“特满军”,置“特满军详稳司”主其事
见“拽剌”(1620页)。
①军制。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唐在鲜卑拓跋部故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设振武军节度使,军政合一,镇守该地并防御※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唐亡,其管辖区相继被西突厥沙陀部、契丹族占据。
纳西族葬俗改良先行者。字乐天。云南丽江束河人。生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幼赴鹤庆府读书。知诗书,明大义,有才干。雍正元年(1723),与白沙阿知立倡议丽江改设流官知府。乾隆元年(1736),
原始社会中后期由若干血缘近亲家庭组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单位。萌芽于母系氏族晚期,普遍存在于父系氏族制阶段。在母系氏族繁荣期,氏族内划分出若干个母系大家庭公社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实行平均分配,民主管理,生
1164—1234宋代云南西双版纳第三世※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又名爱伻。傣族。※匋钪冷长子。南宋嘉定四年(傣历五七三年,1211),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平定弟伊菶叛乱,杀之。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