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剌哈孙

哈剌哈孙

①(1257—1308)元朝大臣。又译合剌合孙。蒙古斡剌纳儿氏。蒙古国开国功臣※启昔礼曾孙,囊加台子。善骑射,通蒙文,重儒学。至元九年(1272),以勋臣后裔,任宿卫百夫长,袭号“答剌罕”。十八年,增钦、廉2州为食邑。二十二年,任大宗正,执法平允,审理昭雪众多冤狱,深受敬重。二十八年,迁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以亲信重臣清查桑哥余党,整治湖广弊政,同时遣兵镇压反元起义。成宗大德二年(1298),由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升左丞相;三年,拜中书左丞相,重用儒士,每有大政,必与儒臣共议,奏建大都(今北京)孔子庙,安置国子学,选名儒为学官,录近臣子弟入学。七年,进中书右丞相,精选所用之人,定官吏赃罪12章及丁忧、婚聘、盗贼等制。辅佐成宗理政,卓有成效。十一年,成宗卒,总领宿卫,反对左丞相阿忽台与皇后伯岳真氏谋立安西王阿难答,称病,拒绝签署皇后内旨,密遣使南迎世祖曾孙爱育黎拔力八达于怀州,先期发难,执杀阿忽台及阿难答。继北迎爱育黎拔力八达兄海山于漠北,拥立为帝,是为武宗。旋因反对加封秃剌为越王,遭谮谗,罢相,以和林行省左丞相出镇漠北。命诸部置传车,运米数万石以赈饥民;置仓积粟接济来归者;疏浚古渠,灌田数千顷;整治称海屯田,岁得米20余万石,边政大治。死后追封顺德王。有《丞相顺德忠献王碑》以志其功。 ②见“移剌元臣”(2067页)。

猜你喜欢

  • 宗译巴

    藏语音译。俗称“译字房”。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区土司衙门文书的称谓。负责官寨内的一切书信、便条等各种缮写工作,兼掌全境纳粮名单。原有两户轮流供职,世袭,后又增加1户,非世袭。每户1月轮换1次。任职期间,

  • 那木泰

    见“纳穆泰”(1270页)。

  • 金万照

    1838—1877清末贵州农民起义首领、宗教学家。号盛斗,人称“金二阿訇”。祖籍云南澄江人。回族。幼习伊斯兰教经典,通晓阿拉伯文。曾游学甘肃,探索哲赫林耶教义,深研伊斯兰教哲学。返云南后,从事讲学,推

  • 王庄

    清代宗室王公贵族所占有的庄园。此乃沿袭古代封爵列土之制,以厚赐旗地取代分封城邑,是区别王公权势之本。入关前,已有王庄之设。天聪四年(1630),和硕贝勒之一阿敏获罪,仍留给粮庄6所、园2所;其子洪可泰

  • 张耀曾

    1885—1938近代白族政治活动家和法学家。字蓉溪,又字熔西、膺希。笔名崇实。云南大理喜洲人。张氏为南诏、大理国白族大姓之一,至清代因民族歧视而附会为祖籍“江南凤阳人”。祖张其仁为道光六年(1826

  • 押牙

    官名。唐代于藩镇皆置,如唐之藩镇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衙署即设之,为衙署内亲信武职,主官称都押牙,参与军机,统率军队。直属亲将有牙前兵马使、牙内兵马使,皆称牙将。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阿尔泰军台所经,东接达里冈爱牧马场界,西至西尼察鄂博接本部左翼后旗界,南接四子部落旗界,北至巴噶哈台接本部左翼后旗及左翼中左旗界。有佐领14。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七年(16

  • 噶朗王

    旧时西藏东部一隅的割据土酋。又作“甘南木王”、“呷纳木王”、“波密王”、“噶朗木第巴”。藏语音译,“噶朗木”意为“天”或“上”;“第巴”意为“酋长”、“头人”。相传吐蕃第八代王止贡赞普被其大臣所杀,赞

  • 南诏神武王

    唐时南诏第五世王阁罗凤的谥号。见“阁罗凤”(1727页)。

  • 正首领

    西夏军队职官。在将佐之下,小首领之上。有权正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