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剌嗔

哈剌嗔

明代东蒙古右翼部落。亦译作哈喇真、哈刺慎、阿刺嗔、哈刺庆、喀喇沁等。始见于拉施特《史集》,称“合刺赤”。源于中亚草原的游牧部落乌古思人,约形成于7世纪。后迁至阿姆河以南,成为强大部落。到蒙元时期,称“哈剌赤”。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拖雷奉父命出征马鲁(在今阿富汗西北),曾将该部人征入蒙古军队。窝阔台时,钦察人班都察举族归降蒙哥。忽必烈时代,班都察“尝侍左右,掌尚方马畜,岁时挏马乳以进,色清而味美,号黑马乳,因目其属曰哈刺赤”。至元二十八年(1291),忽必烈命土土哈“率哈剌赤万人”,成为该部的世袭领主。土土哈及其子床兀儿、孙燕铁木儿、重孙唐其势、塔刺海等在元朝政治斗争中起过非常作用。入明,称“哈刺嗔”。瓦刺领主脱欢称雄漠北,该部属之。脱欢卒,其子也先与岱总汗脱脱不花争权,该部投脱脱不花。孛来领该部崛起于蒙古,曾参与护送元裔伯颜猛可(孛罗忽)逃离瓦刺至兀良哈部。景泰五年(1454),击杀瓦刺领主阿刺知院,众至数万,立脱脱不花幼子马可古儿吉思为可汗,自任太师,控制蒙古实权,势力所及,西至河套,东至兀良哈三卫及女真地区,并单独与明朝通使贡马。成化二年(1466),孛来被翁牛特部的毛里孩杀害,该部归入右翼永谢布万户,由亦不刺统治。正德元年(1506)后,在亦不刺率领下进入河套。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大败右翼,永谢布万户10营溃散,唯该部独全。后被巴尔斯博罗特第四子昆都力哈(巴雅思哈勒)占据,成为世袭领主。嘉靖(1522—1566)初,由河套迁往宣府塞外。约嘉靖二十六年(1547),察哈尔部东迁辽河流域后,与俺答汗长子辛爱黄台吉进占其旧牧地,是俺答汗称霸蒙古的得力助手。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和平协议,受明封为都督同知,职位仅亚于俺答汗。在张家口与明朝互市。后又向东发展,控制朵颜卫等,并与之混合结亲。崇祯元年(1628),被察哈尔部林丹汗征服,部分并入朵颜卫,朵颜卫改称喀喇沁。不久,归降后金。入清后通译称喀剌沁。据《西域图志》载,准噶尔前后12鄂托克中,亦有喀喇沁鄂托克。昆都力哈世系如下:

昆都力哈一摆三勿儿威正台吉(黄把都)—白洪大台吉一打利台吉

猜你喜欢

  • 完颜珣

    1163—1224即金宣宗。本名吾睹补,亦作吾都补,大定二十六年(1186),世宗赐名廅。章宗又赐名从嘉。女真族。完颜氏。世宗孙,显宗允恭长子。大定十八年(1178),封温国公,加特进。二十九年,进封

  • 新疆要略

    即“西陲要略”(705页)。

  • 野木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伊穆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可成哥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哥吉河等四卫同时设立。在前苏联黑龙江口北侧岳米河流域。

  • 曷术

    见“曷术部”(1625页)。

  • 铁鹞军

    契丹王朝军种之一。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契丹谓精骑为铁鹞,谓其身被铁甲,而驰突轻疾,如鹞之搏鸟雀也”。契丹设有左、右铁鹞子军详稳司,属北面军官。高模翰曾兼总左、右铁鹞子军。西夏党项平夏部亦设之。行

  • 李成庆

    夏州党项羌首领。本姓拓跋氏,唐末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子。思恭卒,曾暂由思恭弟李思谏任节度使,旋让职成庆,卒,思谏复任节度使。

  • 尼古我

    傈僳语音译,意为“祭祀歌”。旧时傈僳族十分崇奉鬼神,有各种各样的“祭词”和“卜歌”,每种※“尼”(鬼)均有其独特的祭法和祭祀歌,如“奥沙尼”(天鬼)、“米司尼”(山鬼)、“海夸尼”(家鬼)、“加古尼”

  • 金定昭皇帝

    即“绥可”(1970页)。

  • 雌箭

    见“木箭”(255页)。

  • 钟根哈屯

    见“钟根”(16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