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拜都拉·斡里汗
见“爱毕勒达”(1899页)。
见“爱毕勒达”(1899页)。
邓至羌国开国主。《通典》作像舒理。白水羌人。先世邓至为部落首领,遂以邓至为部落名。《北史》、《魏书》则称“因地名号”。世为部落首领。晋末(刘)宋初,吐谷浑强大,部众受到威胁,遂联合诸羌部,建邓至国,自
清朝将领。亦作芬升阿。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咸丰十一年(1861),以亲军从征河南,防御农民军,擢御前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帮带察哈尔马队赴援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朗特),驻巴罕护台路。光
阿拉伯语sultan的音译。又译算端、素丹、锁鲁檀、苏勒檀等,今多译苏丹。原意为“力量”、“权柄”,后引伸为“统治者”、“君主”。伊斯兰教国家统治者的称号。10世纪伽色尼王朝创建者马赫穆德始用此称号,
见“壶”(2091页)。
云南小乘佛教四大教派之一。流行于云南德宏地区。据称数百年前从缅甸今佤城一带传入。多为“绕买”、“冷”、“布列”、“布雷”等支系的德昂族所信奉。僧侣分召尚(小和尚)、召门(二和尚)、崩基(佛爷)、希拉多
唐时文献中对海南岛少数民族称谓之一。见刘恂所作《岭表异录》。作者于唐昭宗朝(888—904)时曾谪居海南岛,在其著作中以此名称呼当地少数民族,即后来之黎族。
渤海王国置。为铁利府所辖6州之一。渤海亡后,其民似未被辽南徙(辽东京道之海州,非其移置,乃迁渤海南海府民所置),成为辽代铁骊国的成员。
1734—1788清乾隆帝贵妃。一称季帕尔汗。原名买木热·艾孜木。相传其遍体生香,维吾尔语称“伊帕尔汗”,故俗称香妃。维吾尔族。新疆叶尔羌(今莎车)人。伊斯兰教白山派阿里和卓女,清辅国公图尔都妹。乾隆
全名“大唐故右骁卫大将军薛国贞公阿史那府君之碑”。上元二年(675)立。原在陕西醴原县北20里,昭陵南10里。碑已佚。文存岑仲勉《突厥集史》下册。※阿史那忠(610—675)为唐朝突厥将领,征伐西域、
?—1678※叶尔羌汗国宗室。东部统治者※阿都剌因汗第五子。受※阿布都拉哈汗之命,任哈密总督,以“圣战”名义侵扰明甘肃,其二兄※阿木伦·木汉默德汗反对此举。1653年阿木伦·木汉默德汗死后,巴拜占领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