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丹巴·玛本索南杰波
西藏噶丹巴族先民。又称米琼屯结。藏族。生于拉萨上游的林地。14世纪末15世纪初人。出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臣噶尔东赞家族,父噶德桑波在元代蔡巴万户长哀嘎多吉手下为官,后为帕竹政权乃溪卡宗本之侍从,旋任拉藏北部娘阐噶丹地方长官,由是遂有“噶丹巴”族称。为聂巴官长班觉桑波心腹。其后世子孙曾将势力扩张至前藏之堆隆、觉木隆、曲水、乃乌宗、聂塘、彭城、吉麦南木杰冈,并联合帕竹政权将势力延伸到山南查卡溪卡宗。
西藏噶丹巴族先民。又称米琼屯结。藏族。生于拉萨上游的林地。14世纪末15世纪初人。出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臣噶尔东赞家族,父噶德桑波在元代蔡巴万户长哀嘎多吉手下为官,后为帕竹政权乃溪卡宗本之侍从,旋任拉藏北部娘阐噶丹地方长官,由是遂有“噶丹巴”族称。为聂巴官长班觉桑波心腹。其后世子孙曾将势力扩张至前藏之堆隆、觉木隆、曲水、乃乌宗、聂塘、彭城、吉麦南木杰冈,并联合帕竹政权将势力延伸到山南查卡溪卡宗。
见“喀尔喀万户”(2207页)。
又称“帕耗”。傣语音译,意为“寺奴”。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对佛寺内奴隶的称呼。其来源有因欠佛寺钱粮无力偿还而卖身,也有因犯了宗教法规被罚为奴,还有一部分是生活无靠投奔寺院而沦为奴隶。在佛寺内不仅
即“乌珠留若鞮单于”(353页)。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清代蒙古地区由蒙古地方盟旗、苏木敷设的台站。又称苏木台站,以别于政府拨款和掌管的※中央台站。其经费、设备、站户由主办的盟旗、苏木自行负责。其设置是对中央台站的补充。主要是盟、旗、苏木内部的交通运输线。
见“罗卜藏舒努”(1421页)。
?—1728清代四川乌蒙府土舍。彝族。因其侄乌蒙土知府禄万钟年幼,而掌府事及兵权。雍正四年(1726),率众反抗清廷改土归流措施。云贵总督鄂尔泰发兵镇压,被招降。随清军围攻乌蒙(今云南昭通市)、镇雄(
1654—1722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世祖福临第三子。1661—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顺治十八年(1661)嗣位,时年8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辅政大臣代理国政。康熙六年(16
①清代哈萨克中玉兹(鄂尔图)部落名。又译奈曼部。18~19世纪时,主要驻牧于巴尔喀什湖周围、伊犁及塔尔巴哈台等地。先民原为蒙古国之“乃蛮”,后因被成吉思汗战败西迁,部分遂融合于哈萨克族中。 ②清代布鲁
官名。清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世袭武职土官。为五种土弁之一。以当地豪强充任,颁给印信、号纸,秩从三品。因其故俗,使之抚辑土民,缉捕盗贼,追究抢掠,按例进贡,统帅土兵,随官军征战。其承袭、革除、升迁、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