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勒丹达什
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南左翼后旗台吉。又译噶尔丹达什。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垂库尔之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随达什巴图尔归属清朝。五十年(1711),封辅国公,任青海和硕特左翼长。五十九年(1720),从清军护送达赖喇嘛入藏。雍正元年(1723),晋封镇国公。同年,拒从罗卜藏丹津反清,携属众避居甘州境内。清平定罗卜藏丹津后返归青海。三年(1725),授札萨克。卒,子丹津纳木札勒、索纳木巴勒济相继袭。
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南左翼后旗台吉。又译噶尔丹达什。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垂库尔之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随达什巴图尔归属清朝。五十年(1711),封辅国公,任青海和硕特左翼长。五十九年(1720),从清军护送达赖喇嘛入藏。雍正元年(1723),晋封镇国公。同年,拒从罗卜藏丹津反清,携属众避居甘州境内。清平定罗卜藏丹津后返归青海。三年(1725),授札萨克。卒,子丹津纳木札勒、索纳木巴勒济相继袭。
古族名。①参见“陆浑之戎”。(1189页)。 ②即允姓之戎居敦煌者。参见“允姓之戎”(402页)。
藏语音译,意为“氐宿月”,藏历四月,二十八宿之一氐宿出现,故名。藏传佛教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相传释迦牟尼于藏历四月十五日降生、成道和圆寂,藏俗每年藏历四
藏语音译。地区名。西藏地区之别称。旧时将西藏分为阿里、卫(前藏)、藏(后藏)和康(又称喀木)四部。有时又合称卫及康区西部两地为“卫”;阿里、藏两部为“藏”,故总称卫藏。元、明两代称乌思藏,清译“卫”,
?—1650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六世孙,喀尔喀右翼长赉瑚尔子。袭父汗号,始称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并称喀尔喀三汗。崇德三年(1638),谋掠归化城,清太
即“乌斯多”(337页)。
即“䤈僮尸逐侯鞮单于”(2541页)。
见“法因河卫”(1505页)。
沙陀首领。唐金满州都督、永寿郡王※朱耶辅国之子,后唐李氏先祖。父卒,袭爵。天宝(742—756)初,回纥内附,其兼任回纥副都护。后从肃宗(756—762在位)征讨安禄山,以功被册封为特进、骁骑上将军。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伊实卫。永乐六年(1408)三月,与兀鲁罕河等8卫同时设立,据考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伊什河畔伊什站。宣德八年(1433)七月,又奉命赴福余等卫招抚,深受明廷信任。有明一
约1789—1836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全名迈玛特玉素普。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长子。早年在布哈拉当阿訇。清道光八年(1828),在其弟张格尔叛乱失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