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札卡提”(432页)。
①见“耶律雅里”(1321页)。 ②见“涅里”(1933页)。
春秋至战国初白狄的一支。亦作仇繇、夙繇、厹由、仇犹等。春秋初居今陕北和晋西。白狄东迁入华北时,该部在途中留居今山西盂县,建城而居,故亦称“仇由国”。奉鲜虞为盟主,与白狄各支组成联盟。周景王四年(前54
※“侬峒起义”后期首领侬智高的封号。参见“侬峒起义”(1462页)。“侬智高”(1462页)。
见“伊循城”(806页)。
卫拉特蒙古大台吉坐床。木制,长六七尺,阔3尺余,形制略如内地。左、右、后3面,均有边栏,间有雕刻。自宰桑以下不僭坐。因为大台吉特有,故俗称袭位曰坐床。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特斯河源。东至库兰阿济尔噶山接乌梁海游牧界,西至达罕德勒接本部中右翼末次旗界,南至桑锦达赉接本部右翼右末旗界,北至伯尔克山接军台及俄罗斯边界。有佐领2。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
清初八旗中的八固山额真。与八旗各主旗贝勒,彼此为君臣或主仆间关系,故有是称。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清太宗皇太极与诸贝勒定议,八旗各设总管大臣一:正黄旗纳穆泰、镶黄旗额驸达尔汉、正红旗额驸和硕图、
清代蒙古各族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战斗之一。1842年,英国侵略军编成先锋舰队和5个纵队,每个纵队有8至12艘运输船只,由一艘战舰率领,共有军舰、船只70余艘侵入长江,到达江苏镇江。7月14日,英军摧毁
黄帽派喇嘛庙。俗称“喇嘛库伦”。蒙古名“阿勒泰夏拉苏默”。位于今新疆阿勒泰县附近。清同治九年(1870),大喇嘛棍噶扎勒参主持兴建。有房30余间。盛时有喇嘛200余人。清季曾为西北地区抗俄斗争前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