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宗寺
藏传佛教寺院。又作峡峻寺、夏峻寺,皆为藏语“夏宗”之异译,在青海平安县。与青海之智革尔贝宗、班摩曲宗、阿琼南宗著称“安多四宗”。相传建于北宋。元至正十九年(1359),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乳必多杰,应元顺帝之召赴京,途经青海居该寺,于此为宗喀巴授近事戒。自此该寺名声大振,许多名望高僧赴其地修行,出资修塔建殿。至塔尔寺第三世当彩·罗桑克珠尼玛住持该寺时,遂成为较大规模之寺院。此后,该寺以塔尔寺为母寺,历辈当彩活佛为寺主。有殿堂僧房400余间,经堂院为宫殿式建筑。
藏传佛教寺院。又作峡峻寺、夏峻寺,皆为藏语“夏宗”之异译,在青海平安县。与青海之智革尔贝宗、班摩曲宗、阿琼南宗著称“安多四宗”。相传建于北宋。元至正十九年(1359),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乳必多杰,应元顺帝之召赴京,途经青海居该寺,于此为宗喀巴授近事戒。自此该寺名声大振,许多名望高僧赴其地修行,出资修塔建殿。至塔尔寺第三世当彩·罗桑克珠尼玛住持该寺时,遂成为较大规模之寺院。此后,该寺以塔尔寺为母寺,历辈当彩活佛为寺主。有殿堂僧房400余间,经堂院为宫殿式建筑。
由北京至张家口。是沟通内蒙古地区交通命脉之一。为清末完全由我国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建筑的一条铁路。1905年10月20日破土动工,历时四年,至1909年9月24日建成,全线通车,全长201.2公里。
见“沮渠蒙孙”(1513页)。
?—1045北宋庆历朝环州地区反宋首领。广南西路思恩县(治今广西环江县东)人。族属说法不一:有说僚人;有说壮族先民;《宋史》称“环州蛮”。景祐五年(1038),与其侄※区希范应募入伍,随官军镇压安化州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辅国大将军(兼将军)、玄菟州刺史兼押衙官、开国公。唐乾元二年(日本天平宝字三年,759)春,奉使聘日,与日本出使渤海兼赴唐迎藤源河清使高元度及日判官内藏全成等同行。海中遇大
辽代部族名。辽初即为辽所征服,成为辽的属国。向辽朝贡无常,有从征义务,但出兵无常额。《辽史》有太祖五年(911)派使节入贡的记载。有人认为,此部即《辽史·百官志》所记北面属国官中之达里得部(亦曰达离底
明代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领主。一译布齐吉尔。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阿尔苏博罗特(我折黄台吉)长子。驻牧于山西西北偏关外6—7百里处。在山西水泉营和得胜堡二处与明互市。子五。
狍头皮帽。鄂温克语音译。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鄂温克人传统狩猎用帽。因利用狍子头皮原样制作得名。一个狍头皮做一顶帽盔,对眼、耳、角部位稍作加工,再用一块狍崽皮作帽沿。戴着进山打猎,远看象狍子一样,便于
明代西藏地方后藏王。藏族。原为仁蚌巴家族的家臣。嘉靖四十四年(1565),激起属民起义,推翻仁蚌巴阿旺吉扎在仁蚌宗的统治。掌权后将首府迁至日喀则,自称后藏王,并与藏传佛教止贡派联合,与格鲁派为敌。万历
傣语音译,汉译为“八大官员”。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制社会最高行政机构和议事机构议事庭的官员,即内务总管召龙帕萨,统军官召龙纳花,侍从官召龙纳干,仪仗队长召龙纳扁,市场管理官召龙戛,军需后勤官召龙纳贺,
见“马瞻”(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