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女真译语

女真译语

书名。亦称“女真馆华夷译语”。明代编。具体编者失载。为女真馆“杂字”和“来文”汇编,是解读女真文字的辞书性质的工具书,也是研究明代东北民族关系的史料书。共有两种,一为永乐年间四夷馆编的有女真文字且“杂字”、“来文”俱全的一种,被称为“有文字女真译语”。二为明末会同馆编的只有汉字标音但无女真字更无“来文”的一种,被称为“无文字女真译语”,有无文字是指有无女真文字。学界常用的是前者,但后者由于所收单词较前者多,注音也有差异,故亦有学术价值。前者的“杂字”部分是把一些女真语单词按天文、地理、时令、花木、鸟兽等16个门类分别编排。每个单词既写出女真字,又以汉字释义并标音。有许多手抄本传世。据近代人研究,只有德国柏林本和日本东洋文库本与内藤湖南本是祖本。其它均为祖本的别录本或汇抄本。1896年德国莱比锡出版的葛鲁贝的《女真语言文字考》之主要内容是转录柏林本,在世界学术界影响极大。罗福成类次本,1933年大库档案整理处石印,是把三个祖本的内容汇集一起去其重复,最为详细,便于使用的版本。

猜你喜欢

  • 界藩城

    清初城名。位于今辽宁省抚顺县李家乡境内界藩山上。原称界藩寨,隶属哲陈部。寨主讷申、巴穆尼不附建州苏克苏护河部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为努尔哈赤夺占。后金天命三年(1618),太祖努尔哈赤

  • 烧甲

    见“戴辣”(2574页)。

  • 都官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称都管伯克、都观伯克。“都官”,维吾尔语,意为“公署”。职司经理各处公文传递、记档、公物的分散、集中及外方来使供给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1

  • 土官底簿

    书名。明代西南土官之家谱。二卷。不著撰者名氏。内容备载明正德(1506—1521)年前,滇、黔、桂、湘诸省土官之来源、官爵世系、承袭、削除等事,实为土官之家谱。内收云南土司51家、广西61家、四川20

  • 渔潭会

    白族传统的秋季物资交流大会。仅次于春季的大理三月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在洱源县邓川沙坪渔潭坡举行,历时五至七天。该地为苍山洱海的尽头,山垂海错,亦是水陵交通要冲。八月为洱海渔汛期,又是农村牧副业丰产季节

  • 参赞大臣

    官名。清代常在驻防边疆地区的将军(如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伊犁将军等)或临时出征的统帅(亦称将军,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下设参赞和参赞大臣,以赞襄军务和行政事务,有的负责驻守一个地区(如伊犁将军节制

  • 得厄

    参见“皆木玛”(1623页)。

  • 故匈奴都尉。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率众归附汉朝,受隆重礼遇,被封为特辕侯(一作特装侯),赐食邑650户。元鼎元年(前116)卒,无嗣,爵除。

  • 抛绣球

    壮、布依等族青年男女间的文娱与社交活动。亦称“丢糠包”,古称“飞”。每年农历春节、三月三、歌圩或“浪沼”期间举行。绣球由姑娘们用彩绸或花布缝制,呈圆形、椭圆形或方形、菱形;内塞米糠、沙

  • 诺水东山之盟

    匈奴与汉使会盟。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汉遣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送呼韩邪单于侍子归,闻单于民众益盛,欲北归,恐难制,遂与单于登诺水(又称诺真水)东山,刑白马,共饮血盟誓,约定汉匈一家,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