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答

安答

亦称谙达、安达、按答。源于契丹旧俗,蒙古族、满族沿袭之,内涵稍异。①蒙古语意为“契交”、“义兄弟”、“盟友”。《元史·太祖纪》:“按答,华言交物之友也”。古代蒙古社会中,二人订盟结交,须举行一定仪式,互赠礼物,誓约交好,互不舍弃,彼此救护,结此关系后,彼此即以“安答”互称。如成吉思汗高祖屯必乃与捏里必;其曾祖合不勒汗与撒勒只兀台;其父也速该与王罕;成吉思汗与札木合、畏答儿、札合敢不等,都曾结为安答。其时,部落间的联盟关系常以部落罕之间的“安答”形式表现出来。 ②满语音译常作谙达,意为宾客、朋友及伙伴、伙计等。清代指:上书房(皇子就学之所)教师中授蒙古语(皇子每日入学,先学蒙古语两句)和弓箭者之称。每个皇子配备3员,有内谙达、外谙达之分。熟悉宫中事务的内府※包衣人福格所著《听雨丛谈》卷11载:“谙达,清语,作‘保傅’解”。《大戴礼记》卷3注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可比拟为古称“西宾”的家垫先生。谙达的原义“宾朋”,于此可通。 ③领侍卫内大臣辖下,有一种“谙达侍卫”。当是陪伴和侍卫皇子者,并兼充上书房教授弓箭或蒙古语的教习。 ④鄂伦春人分摩凌阿(马上)鄂伦春和雅发罕(步下,不骑马)鄂伦春。前者编入八旗;后者散居山林以打牲为世业,清布特哈总管衙门派官5员分治雅发罕鄂伦春人,此官亦称“谙达”。其官每年赴指定地点,向这部分鄂伦春人征收貂皮等物,并以清廷名义赏赐猎民部分生产和生活资料。同时收购各种猎品,进行不等价交换,这种身兼官商者,后被称作“阿拉本谙达”,意为“官方谙达”。

猜你喜欢

  • 出魂

    赫哲族旧时向死者灵魂告别的一种丧葬仪式。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民间认为,人死灵魂不死,故在死者葬后,男人第七天,女人第九天的晚间,迎接死者的灵魂回家,向其告别,亲友也来向死者敬酒。届时,

  • 清实录

    书名。清编年体史书。原名《大清历朝实录》。官修。清制每朝皇帝死后设实录馆,纂修该朝实录,事毕撤销。修成的实录缮写五份,每份有汉、满、蒙3种文体,按装帧分大红绫、小红绫、小黄绫本,分藏皇史宬、沈阳故宫、

  • 爱萨

    清代浩罕伯克。一称爱散、爱散巴图尔、爱萨达德华。浩罕人。道光六年(1826)六月,率安集延人60余随张格尔窜犯喀什噶尔(今喀什)。被击败,逃归浩罕。十年(1830),复偕胡什伯克木萨挟持张格尔兄玉素普

  • 哈拉哲

    参见“哈拉吉”(1634页)。

  • 普颜不花

    元朝官员。字希古。蒙古族。倜傥有大志。至正五年(1345),由国子生登进士,授翰林修撰。旋迁河南行省员外郎。十一年(1351),调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与章伯颜、道童一起奋力抗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日夜坚

  • 乞儿

    见“石抹气儿”(454页)。

  • 六部奚

    ※奚族六部族的统称。又作奚六部。奚族源于※鲜卑,初为五部,辽太祖五年(911),尽入契丹,号※五部奚。据《辽史》记载,此五部为:※遥里(一作瑶里、姚里、肴里),※伯德,※奥里(一作奥理),※梅只(一作

  • 敦睦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赤寔得本斡鲁朵”(“赤寔得本”一作“得失得本”意为“孝”,“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圣宗弟※耶律隆庆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

  • 察罕诺们汗

    清代喇嘛僧人封号。汉译白佛。源自西藏。清顺治(1644—1611)初年,西藏大喇嘛青迈嘉木错至青海,阐扬黄教。被蒙藏信众奉为第七世呼毕勒罕。后世以呼毕勒罕相承袭。康熙四十四年(1705),其第八世罗锥

  • 马中律

    清末教育家、文学家。一名仲律、字雪斋。甘肃兰州府全县(今榆中县)人。回族。咸丰三年(1853)乡试中举,同治十二年(1873)中进士,授知县。光绪(1875—1908)初任兰州五泉书院山长。娴熟儒家文